分享

工程量计算如何做到不漏项、不重复?扣无数次工资后“血”的教训

 七彩峰 2022-10-27 发布于河北
工程量计算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漏项、计算重复,而为了减少漏项、重复计算,在计算工程量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介绍几种避免漏项、计算重复的工程量计算原则:

图片

按定额顺序计算

不管是全统定额还是地方定额,都是按照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施工工序进行编制的,且列项比较齐全。因此,按照定额的编制顺序计算工程量可以很好地避免漏项、重复计算,即从定额的第1条子目开始,对照图纸,凡是图纸涉及的子目都事先将项列出来,然后逐条计算。

在按定额将相关项都列出来之后,对比定额中的关联项一起计算,尤其对于那些可更多的引用到其他部分的工程量可以优先计算。例如,挖土方、回填土、余亏土运输可以放在一起计算;混凝土和模板可以放在一起计算;砌体工程量需要扣除混凝土扣件工程量,可以算完砌体毛体积后,暂放一步,待将混凝土构件工程量算完后,关联扣除等。

图片

按图纸顺序计算

按图纸计算时,需遵循一定的顺序,比如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计算、先横后竖或先上后下或先左后右计算等。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计算:
从平面图的一个角开始,沿着时针方向依次计算工程量。此方法适用于外墙相关工程量(例如挖外墙沟槽、外墙基础、外墙砌筑)、楼地面、天棚、室内装饰等工程量。
2、按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顺序计算:
将平面图按照横竖、上下、左右进行分割,按照相应顺序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此方法适用于内墙相关工程量(例如内墙挖沟槽、内墙基础、内墙砌筑)、楼地面、天棚、室内装饰等工程量。
3、按图纸上的构配件编号计算:
在图纸上注明记号,按各类构配件的编号逐一计算,例如Z1、Z2、Z3......,KL1、KL2、KL3......,板1、板2、板3......。
4、根据平面图上的定位轴线编号计算:
对于复杂工程,计算墙体、柱子、内墙装饰时,按照以上几种顺序计算有可能漏项、计算重复,这时可以按照图纸上的轴线顺序进行计算,并将其部位以轴线号表示出来。
例如,位于A轴上的外墙,可以标记为“外墙 A轴交3-4轴”,此方法对内外墙相关工程量的计算非常好用(例如内外墙砌筑、装饰等)。

图片

按施工顺序计算


也可以按照常规施工工艺及施工顺序进行计算。例如按平整场地、挖土方、打钎拍底、基础垫层、基础、回填土、余亏土运输、柱、梁、墙、板、楼梯、二次结构砌筑、屋面、外装修、楼地面、天棚、内墙面等。

图片

实际工作总结的小经验


1、充分熟悉、了解定额以及定额的解释文件
熟知定额的列项顺序、工作内容、计量单位,深入了解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时经常发生争议,原因就是大家对工作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同造成的。为了在工程量计算中占据主动性,可以事先将工作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中感觉有争议的部分,提出问题去造价处寻求解答,造价处会给出书面答复,将这些答复整理在一起,形成工作指导文件。部分省市除了定额之外,在造价主管部门的网站,还会定期发布定额答疑及解释文件,将这些文件及时汇总整理到一起,形成工作指导文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出工程量,防止漏项、重复计算。
2、良好的识图能力
良好的识图能力是准确计算工程量、快速计算工程量的基础,如果识图困难势必耽误工程量计算速度,如果识图错误势必造成工程量计算错误。所谓良好的识图能力要求能做到迅速建立起建筑物的空间感,能通过多张图纸迅速查找需要的数据,能发现图纸中的矛盾及错误,能在脑海中勾勒出每个细部的构造等等
3、统筹安排计算工程量
拿着图纸,先别着急计算工程量,而是充分熟悉了解图纸,明确算量的大概思路,知道先算哪部分后算哪部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先将外墙中心线和内墙净长线计算出来,可以方便后边的挖沟槽、基础、砌筑等工程量的计算。
4、先进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时使用一个好的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联达系列产品就是一款行业内优质的计量计价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软件不好处理的零星项目,例如维修改造等项目,辅以office办公软件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可以极大地减少因计算、汇总造成的出错率,还可以便捷的获取到各个方面的指标信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要重视这些工具的使用。
5、良好的工作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计算式的习惯表达方式、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等,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出错的几率。
6、严谨的工作态度
盈利才是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工程量计算结果直接影响造价,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容不得马虎。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才会在思想上真正地重视起来工作,才可以避免犯错
另外,许多的漏项、漏量与你是否具备扎实的基础有关。如按施工顺序计算,漏项、漏量还取决于你施工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你对工序、工艺的理解深度,所谓“懂施工,预算才更精”,体现的是综合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