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淑艳 小时候爱看书,可那时候书和好吃的一样少。这两样东西的稀缺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天大遗憾。 五六岁的时候,我能跟妈妈走着去镇上赶集了。我们的村庄毗邻河北省,村里人赶集都去河北省所辖的一个叫安平的镇子。安平距我们村有四五里路,妇女、儿童去赶集都是穿过田间小路走着去。安平街里有一个大商店,四周靠墙摆着一圈柜台,在布匹、衣帽、鞋袜及各种日用品中,有两个小柜台是专属于孩子的。一个柜台卖笔、本、橡皮、铅笔盒等文具,另一个柜台里则摆放着字典和小人书。柜台里用玻璃分隔成两层,小人书封面朝上平放着,有二十来本的样子。当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小人书时,简直惊呆了,无异于发现了若干宝藏。尽管那时候我还没上学,不认识几个字,但仍然被那些生动、鲜活的封面所吸引,说什么也不肯移开半步。妈妈见叫不动我,就把我留在那里,嘱咐我别乱跑,她先到集上去采买,一会儿回来找我。我怎么会乱跑呢,那些小人书已将我牢牢钉在那里。克山先生曾写过一篇叫《难忘儿时小书店》的文章,讲述自己儿时在放羊的时候,常将头羊的橛子钉在野外便跑到镇里的小书店去看书,光看不买,“书店的阿姨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从没把我撵出去,偶尔还给我搬来一个小木凳。”每一个经历阅读贫乏年代的人都理解一个爱书的孩子对书的如饥似渴。而我没有那么幸运遇见让白看书的阿姨,尽管安平商店卖书的也是个阿姨。我只能隔着柜台的玻璃看着小人书的封面猜想里面的内容。妈妈买完东西回来时,我正蹲在柜台下,看着第二层里面的小人书。一本小人书两毛钱左右,妈妈没有善解人意地给我买一本,认为我小,读不懂里面的字。当然,两毛钱够吃半个月酱油呢。 从此,有机会我便缠着妈妈去赶集,无论冬夏,两条小腿紧跟在妈妈身边,穿过或青或黄或光秃一片的田野奔向那个装着小人书的柜台。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看着那些小人书封面,我在脑海里编出了五花八门的故事。1982年,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向妈妈提出买小人书,我小心地说想买那本8分钱的连环画,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后悔没有早提出这种要求,后悔没有说买那本两毛二的、封面上是两个外国人在决斗的小人书。那本小连环画只有手心大小,展开是长长的一条,讲一个长工跟地主斗智斗勇的故事,我保存了很多年。从此,我不断有小人书入手,我能支配的有限的零钱也都交给了安平书店卖书的阿姨。 那时候,老师在课上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我跟许多同学一样说要当科学家,而我的内心却在大声喊,我将来要到安平商店卖小人书,所有的小人书都可以翻开随便看。 来源:天津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