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教你玩阴的,读懂别人,事半功倍:做人要有点心眼和心计

 子霄读史 2022-10-28 发布于北京

公元806年的一天,宰相李吉甫正准备下班,一个人拦住了他:“李大人,皇上急召!”李吉甫心里一惊:有大事要发生呀!

有什么大事?作为宰相,李吉甫自然一清二楚。唐宪宗初登皇位,自然要励精图治一番。

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更何况是皇帝!只是不知道唐宪宗这三把火先从哪里开始烧。

李吉甫匆匆地赶到宫里,正忙着给唐宪宗见礼,唐宪宗已经走出来拉他了:“李爱卿不必多礼,这里不是朝堂。来,坐!”

李吉甫谢过之后,问道:“陛下急召臣来,想必有什么要事?”

唐宪宗说:“朕有一事咨询,朕初登大宝,要治理天下应该从什么事开始呢?”

李吉甫犹豫了一下后,坚定地说道:“治理国家千头万绪,但是臣却认为,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吏治!”

唐宪宗一听,顿时眉飞色舞地说:“爱卿说得太对了,朕也是这么认为的,想必爱卿也有治理方案,不妨跟朕详细说说。”

李吉甫见皇上有心拿吏治下刀,于是坦诚说道:

“陛下有此想法,我大唐必定中兴!以臣之见,国以人为本,治国必先治吏。请允许臣说句不好听的话,当下官吏贪污成风,尸位素餐的太多,人人只想着往自己兜里捞钱,视律法为无物,这是祸患的根本,不先抓纪律,陛下的中兴大业就是白日梦!”

唐宪宗被点到了痛处,站起身来,大声说:

“爱卿说得太对了!朕就是这么想的,朕想改革朝政,平服藩镇,没有人是不行的,尤其是能官、好官。如果没有清廉守法的官员,朕治理天下的志向再大也没用啊!一定要从吏治下手啊!”

一段时间后,唐宪宗公布了自己治理天下的方略,整顿吏治赫然摆在第一条。

这一下子,一大帮官员就像炸锅了一样,纷纷反对!

有人说:“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万事不能着急,稳定压倒一切!”

有人说:“陛下,吏治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这事不能急于一时呀,咱们应该从长计议!”

有人说:“陛下,真的不能操之过急,不然恐怕引起天下动荡,官吏离心离德,恐有亡国的危机呀!”

有人说:“陛下,您刚登基不久,可别被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忽悠了,哪儿有皇帝一登基就整顿吏治的,这人简直是居心不良,陛下不得不察啊!”

唐宪宗被一群人批得体无完肤,一言不发,坐在龙椅上犹豫不决。

晚上读到《度心术》这一段,突然有一种感觉,像极了我们的管理问题。

但当我们想大刀阔斧地改革,重新走上辉煌时,我们的阻力,往往不是外部的困难,而是内部的各种声音。

很显然,唐宪宗差点儿就着了道。

李吉甫是什么人?能做到宰相的,早见惯了世面,这帮官员脑子里想什么,他们一张口就知道了。

李吉甫见唐宪宗有了动摇,心里是非常着急的,他私下里反复劝谏说:

“陛下如果为了一时的安定,那就姑息那些贪官污吏,但是,从长远来说,对大唐有百害而无一利。难道陛下要拿江山社稷来换取他们所谓的认同吗?”

唐宪宗听了,脸色大变,狠狠地说道:

“李爱卿说得对,朕差点儿着了他们的道!爱卿一心为国,都能够直言相劝,朕身为一国之君,又有什么好怕的。”

从此,唐宪宗开展了整顿吏治的举措。

《度心术》中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治理下属,先治其心。很多时候,如果你退一步,后面再想进,可就难了,这何尝不是下属在试探领导的决心。所以,你不出手则罢,一出手一定要震慑住他们。

【2】不要犹豫,坚定初心。很多刚上台的领导想做事,不想让人看低了,但是,未必有决心和意志,碰到很多老油子,表面上为你好,实际上拖你下水,最后啥事没做成。唐宪宗得感谢李吉甫的坚持啊,不然他可能真做不成什么事。

【3】多个心眼,有点心计。有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精明的人,给我们做导师,提醒我们,不然被一帮老油子玩了都不知道。所以,多个心眼,有点心计,未必是坏事。

正如《度心术》中所说:“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简单来说,出来混仕途(混职场)的人,都有两把刷子的,管理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别小看任何人。管理得当,下属有所敬畏,你做事才能顺心如意;管理不当,下属阳奉阴违,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能够气死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