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母亲花之四月萱草——《紫禁城》文摘(一)作者 关键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29 发布于北京

谁言四月芳菲尽,萱草葵花觉昨非。

时光进入农历四月“花王牡丹已谢“殿春芍药欲凋“,春光于此时正式进入倒计时。在这落红扫迹、乱红堆积的老春,却有一株小草,花色不随春色老,于小庭碧阶之侧默默生长,静静开放,使人忘却春愁,消解春恨,它就是萱草。

萱草,又名金针、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葱、鹿剑等,是百合科萱草属下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萱草属下有一种柠檬萱草,其花色为黄,可以食用,又称黄花菜。萱草的苗还能入药,据说有忘却忧愁的功效,常与合欢并称,晋嵇康在其《养生论》中就讲:”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开也。”其实萱草的“萱”在古代又多写作“谖”,而“谖”本身就有忘记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便讲:”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可见萱草作为忘忧草的说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于萱草药用价值的起源提供了两种前人的说法:一是萱草苗”气味如葱“而鹿食九种解毒之草,萱乃其一也,故又名鹿葱”,可见鹿剑、鹿葱之名即来源于此说;二是引用李九华《延寿书》中的说法,即以萱草”嫩苗为蔬,食之风动,令人昏然如醉”因而忘忧。然而这两种说法大抵都属于传说演绎一类,并无十分科学的证据支持,但这并不妨碍古人将乐以忘忧的美好愿望寄托在萱草身上,无论是李白的”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还是白居易的”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都是以萱草作为意象、典故,进而对其忘忧之功大加赞颂。

萱草除了是忘忧草,其花还是母亲花。如今讲最能代表母亲的花卉,可能绝大部分人脑中首先会浮现出康乃馨的形象,但以康乃馨作为母亲花,最早产生并流行于美国,也不过是近代百年间的事情。而在我国,唐宋以来萱草就一直是母亲的代表,大抵因为萱草喜阳耐阴,古时常种植于庭院北侧,而此处又常是家中眷属及母亲的居处。故而人们又以”北堂”、”萱堂“代指母亲。而植于北堂之下的萱草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母亲的象征,成为游子对于故乡父母的精神寄托,正如孟郊《游子》诗中所言“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与康乃馨相比,萱草不如其艳丽多彩,不如其娇嫩贵重,但却能像野草一样开遍大江南北,作为食物,滋养体魄,作为药物,宽解人心。亭亭细叶,皎皎纤花,看似柔弱,实则刚强,这难道不正是世上万千母亲的形象么?比之康乃馨,萱草作为母亲花,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