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地方政府在过去十年有大量的征地拆房造新区的动作,尽管新县城如同鬼城,但是大量的衙门搬到新区后,学校医院也搬过去后,就发现新区确实像模像样——这里地方政府姑且限定在县级。

问题是县城拆迁钱从何而来,而且那么大规模的拆楼,还没有卖出去的楼盘,一个县级区域撑死百万人口吧,能支撑当地的楼市吗?如果没有支撑,钱只能从银行来,这就涉及到县级政府的gdp了,县级政府通过举债发展gdp,无可厚非,但是发的债没有办法收回效益,农民工大兄弟们发现县城的房子还不如省城的房子保值,于是造的楼就废了——没人买坏账谁来买单?

当然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债务永远不用担心,最后央行财政部必然买单,即便是地方政府根本不管风险等级,只要有办法借到钱,是不管什么时候还钱的,这样必然最后都是需要央行或者中央财政部处理的坏账和呆账。

截至目前,保守估计地方债务规模40万亿-200万亿左右,当前国家gdp的规模是70-80万亿左右,那么当gdp增速远远小于债务规模膨胀速度的时候,怎么办?

央行印钱核销制造通货膨胀来解决债务——反正通货膨胀对于借钱方有利的多,而且宏观通货膨胀利率目测在10%-15左右,无论是银行的低于6%的利率还是各p2p平台的大概12%左右的投方利率,说明当前市场的借方利率至少在20%以上。

故而,所谓债务货币化简单来说,地方政府从银行搞到钱后,拿去造楼,然后没有卖出去的楼盘抵押给银行,银行的流水就缩小了,央行为了缓解市场的流动性枯竭,必然放水,通过slf,mlf,以及降准等各种工具,但是在gdp没有实际增长,而市场只有这么多的货物的情况下,印出来的钱必然会造成物价上涨,等效于全面征税。

也即地方政府拿到钱制造债务,然后央行通过放水扩大货币供应量注水减少债务规模,等效的就是全民征货币税来核销地方政府制造的债务。

当然央行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地方债务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而近年来央行开始缩小金融业的杠杆,全面缩杠杆,但缩杠杆最终效果如何,还是有待……

只是通过通货膨胀来对冲债务有两个风险。

第一,通货膨胀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第二,离凯恩斯陷阱越来越近,最终货币会被市场排除,经济系统彻底崩溃,委内瑞拉,俄罗斯遭受的恶性通货膨胀就是前车之鉴。

第三,标志市场恶性通货膨胀来临的显著标志就是200元或者500元面额的大额人民币的发行,因为现阶段百元大钞的成本差不多1元左右,一旦通货膨胀速度达到了百元大钞的实际生产成本的时候,基本上货币就失效了。

第四,另一个显著标志是大米、油盐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如果大米价格上涨到100元/kg,那么通货膨胀政策的刺激效益或者偿债左右就到头了。

第五,通过信贷对冲通货膨胀始终是当前平民阶层的唯一博弈手段。不推荐股市的原因在于股市风险始终是太高,而且获益成本太高,有整天盯着股市的精力,随便做点其他的赚钱来得更快。当前股市在没有推出IPO注册制和强制退市制度的情况下,没有强制分红政策,完全是索罗斯式炒作概念终非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