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沟沟坎坎,方理解老一辈的坚韧和无奈:我的祖父(上)

 天地一沙鸥1975 2022-10-30 发布于广东

    人到中年以后,对一些人的看法会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对老一辈的人。以前,我们经常会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遭受的苦难是他们自己不努力,不去改变,不屑于他们如蝼蚁一样苟活的一生。

    转眼,我们自己也四十多,老之将至矣。亲历过沟沟坎坎,被生活毒打很多次以后,我们渐渐理解了别人的卑微和无奈,才会去发现他人卑微之下隐藏着的生命闪光点,对某些人的情感也会从不屑转为尊重。

    我要说的是我的祖父。我之前一直回避这个话题,因为,他并不是我的亲祖父,在讲究血缘关系的现实社会,我和他在情感上似乎差一点什么。

    1948年,我的亲祖父去世了,那时候,我父亲两岁。我祖母要一下子要抚养四个孩子,分别是我的大伯父,大姑妈,我父亲,当时,还有一个小姑妈还在祖母的肚子里没生下来。

    我祖父家是地主。1949年,全国解放,接着土改。

    我祖母一下子陷入空前的生存危机,从原来的何姓地主的小姐,简姓地主的太太,一下子成为了人民公社的社员。一个女劳动力的工分是不足以养活四个孩子的。何况,她的家庭成分不好,想得到特殊的照顾是更不可能的。

    这时候,我后来的祖父出现了。

    这是一个被命运嘲弄的人物。他原本是我们简家的佃户,租种我家的几亩水田为生,一直娶不上老婆。解放战争之后,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成了一名国军士兵。

    淮海大战,他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全歼,他成了俘虏。因为家庭出身没问题,经过思想教育后,他光荣加入了解放军。

    本来,他应该是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在大军南下时,他居然脱离队伍回家了。因为年代太久了,具体什么原因让他回老家说不清楚了,只知道他又重新成为了一个农民。而和他一起同时被抓壮丁,同样被俘虏后参加解放军的一个人,后来转业到地方成为一名干部。

    他本性还是很善良的,又老实本分,我奶奶那时候生活又极其困难,就这样他们结婚了。地主家的太太嫁给了她家曾经的佃户。

    小时候,我经常听我这爷爷自怨自艾:“我要是当年不回来,我也是处级干部了。”

    而我则一脸的不屑:“就你那见识?”

    当时的我心高气傲,看不起爷爷的鼠目寸光。现在回想自己的大半辈子,我未必又好到哪里去。自己还不是鼠目寸光,贪图安逸,不敢在大城市奋斗,而选择在小城市混日子?

    将来,我的孩子,我的孙子会不会同样的眼光来看我?

    “你留在北京的同学,都是厅级干部了,都大富豪了,看看你混成什么样子?就你那见识?”

    抛开具体的情境,苛求一个人有多长远的眼光,有多坚强的决心,那是不切实际的。

    (时间有限,先写一部分吧)

感谢每一个遇见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