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国里看瓷器(三)——首都博物馆·上

 馱夫 2022-10-30 发布于福建

大部分人到了北京都会去故宫和国博,首都博物馆的知名度就小多了,不过看瓷器的旅程可不能错过首博,这里的藏品数量虽然没那么多,但是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首博的瓷器展厅里目前有170组件文物,都是辽宋金元明清时期的,这也正是北京作为都城的时期,而且大部分都是从遗址、墓葬、窖藏中出土的,这一篇就选一些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精品记录一下。

先看一件北宋的越窑青釉执壶,前面说过北宋是越窑的巅峰期,也是开始衰落的时期。这件执壶的细线划花非常精美,人物衣带飘飘气质不凡,应该能代表巅峰期的水准了吧。

图片

北宋 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纹执壶 (北京石景山韩佚墓出土)





相比越窑,北京的地理位置离定窑的窑址更近,所以首博里定窑白釉的展品更多,下面这件童子诵经壶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童子的头部有孔作为注水口,身体中空为壶腹,而手中的经卷是壶流,台座后部还有个靠背作为执柄,构思相当巧妙。



图片

北宋 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 (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北京在辽代称为南京,是当时契丹与汉文化融合的中心,这在瓷器的风格上也有鲜明的体现。下面就看两件辽代的白釉瓷器,一件是缸瓦窑的,窑址在今天的赤峰市,是辽地瓷器烧造的重要窑场之一;另一件是龙泉务窑的,窑址就在北京门头沟区,是契丹王朝在南京地区烧造瓷器的中心。缸瓦窑、龙泉务窑和上京窑(也在赤峰市)是辽的三大官窑。这两件白釉瓷器的质地跟前面那件定窑的没法比,但贴花的莲瓣和葫芦式的器型都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图片


辽 缸瓦窑白釉刻莲瓣纹瓶

图片

辽 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 (北京丰台辽墓出土)



绿釉是辽代另一种常见的瓷器类型,净瓶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佛教用器,首博藏的这件除了璎珞纹饰很华丽之外,特别之处是瓶身上的“杜家”款,辽代瓷器上有文字的并不多见,不像金代喜欢题字题诗的。



图片

辽 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 (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



下面这件金代的胆瓶倒是挺素净,延续了北宋的风格。看介绍是临汝窑的,以前没听说过,这次查了些资料,了解到临汝窑位于河南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等等,汝窑不是也在这里吗?原来现在说的汝窑特指这一带窑场专为宫廷烧造的瓷器,而其他为民间烧制的就称为临汝窑。金代时汝窑烧造早已停止,不过这件临汝窑的胆瓶釉色质地还是挺像汝窑的。


图片
金 临汝窑青釉胆式瓶 (北京怀柔出土)

下面再看几件元代比较有特色的藏品,体现了元代瓷器体积大、器型奇特、装饰手法繁复的变化趋势。

这件钧窑连座瓶有60多厘米高,上瓶下座,花口、摩羯耳、虎头铺首衔环、镂空座、力士、兽头......一层层装饰让人目不暇接。这属于元代钧窑中罕见的陈设器,出土时有一对,在已知的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最为精美。

图片

元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 (北京西城元代遗址出土)



下面这件青花凤首扁壶体积不大,但以凤首为流,凤尾为柄的设计非常精巧,是首博里很受欢迎的一件展品。


图片

元 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元代窖藏出土)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之前卖了关子的超精美的瓷枕啦!上博那件是宋代的,一位女子立于门旁,是清秀含蓄的美;而这件元代的则是热热闹闹一台戏,有多少个人物我也没数清,再加上精雕细琢的舞台,不仅是一件瓷器珍品,在建筑和戏剧方面也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图片
图片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



除了这件瓷枕,还有一件景德镇青白釉让人印象深刻,就是下图中的水月观音像。这种一腿垂于座下,另一腿支起于座位平面,或搭于下垂之腿上的姿势,作观水月影状,因此称为水月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这件观音像瓷质细腻,宝冠璎珞耳环手钏繁复精美,表情姿态和衣纹简洁生动,看上去既自然又庄严,既华贵又慈祥。制作中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看来元代景德镇的瓷塑水平就已经很高超了。

图片
元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北京西城出土)

刚才写到最后一段时,被上海突然发布的“鸳鸯锅”式封城的消息打断,一通忙乱开会,累了,今天先写到这吧,明清部分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