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老河口的古建筑为何极少保留到如今

 兴味斋 2022-10-30 发布于湖北

               浅析老河口的古建筑为何极少保留到如今 

    文人喜辉先生从千里之外武汉铁路局猎获到两张老河口一百多年前城市鸟瞰照片,照片出自一位美国铁路工程师之手,附有文字是说在当时要修建一条通向四川的铁路,洋人们溯汉水一路考察,沿途民生涂炭,满目凋零。走完江汉平原后即将进入了大山丛中,料想要到蛮荒之地。谁知到了平原的尽头,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呈现眼前,这里青砖黑瓦的民居及及飞檐斗拱的楼堂庙宇鳞次栉比,蜿蜒曲折的街巷仿佛看不到尽头。恍惚中洋人们如同走进了香格里拉,欣然拿起比现在不知落后到何等程度的相机,精心拍摄出了两张到现在看来也是高标准的照片,把老河口定格在历史辉煌之中。

    照片上的民居和楼堂庙宇到现在还为世人存留下多少?有人说几乎没有留一座象样的古宅,这真使人痛心疾首。为什么安徽,江浙四百年前民居都保留到如今?何况老河口城市远远大于浙江小镇的规模,笔者到过浙江周庄,他们的民宅庭院规模比起老河口太平街庭院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啊!历史就这样的无情,把老河口变成了一个没有历史里程碑的城市。

    痛定思痛,笔者分析产生的原因如下:

    一、战争是万恶之源

    老河口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家喻户晓的事实。虽然和平时期老河口偏居一隅,可战时他南扼襄阳,利用汉水纵深可达江汉平原。西控川陕,在当年是少有的进入川陕咽喉之地。北扫豫宛,杜甫虽说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果乘船大都从老河口转陆地到京城。老河口三十年代就有飞机场(并不是抗战时期)就说明他的战争地位重量。

       老河口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共经历了跑白朗(实际是民国初年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14年3月7白朗一举攻克老河口,杀敌二千余人,可见当时战斗激烈程度。农民军纪律不严明,在老河口烧杀抡掠,老河口受到初创。 

       辛亥革命在襄阳地区,由老河口首发起义,然后乘炮船直袭襄阳,比襄阳早三天光复。

       北伐战争时期,老河口又在蒋冯战争中多次拉锯战中遭受重创。

       最严重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老河口是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日本人对老河口地毯式的轰炸,有时一天要跑几次警报,老河口人生命危浅,何能保住自己的住宅。老河口的房屋被日本人炸得面目全非,无一是处。最可恨的是离日本人投降不到五个月之时,日本人攻占了老河口,烧坏房屋六万多间。炸毁具有历史价值和规模的会馆和寺庙多达三十多座,留下的房屋也是残垣断壁,破烂不堪。据我的长辈亲口对我讲述,她跑老日到三官殿山上,五十里外都可看到老河口方向火光冲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老河口房屋遭受到毁灭性的摧残。

       解放战争时期,老河口已经没有当日辉煌,解放军三次解放老河口。虽解放军纪律严明,但炸弹是不长眼睛的,老河口又雪上加霜。

二、经济不发达与人文思想落后也是重要的原因

      解放后,老河口已经推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商业交易的重心转移,老河口已经不是原来的商业重镇,工业底子又薄,农业也十分落后,人们都为了能够生存在最低生活线上挣扎。因此对仅留下的古老建筑没有及时的翻修加固,许多大型建筑都交公使用。学校,仓库,机关占据了全部的会馆和楼房。在百业待兴的时代,这也确实为燃眉之急。但有好多古宅只用不修,眼看着一天天的衰败下去。

     老河口人在人文思想方面也很落后,人们不知道如何爱惜古宅,这也与老河口原为商业城市,人口流动性强,没有象江浙一带古宅所在地都是家族为体系,重视祖传家业要为本族子孙传承的思想,另外,老河口的上层领导也缺乏保护文物,造福后代的思想,解放后还相当有品位的太平街,好多字号的宅院,现已经成了大杂院,人们在里面挖墙打洞,乱搭乱建,搞得建筑满身疮痍,面目全非。其实,笔者据悉,江南名镇周庄,原先也与太平街一样,后来领导重视,采取搬迁安置,集资整修,原住民不能搬的要遵守管理规定,爱护古宅,政府资助维修。才建成了一个全国知名的江南古镇。

三、老河口的许多古宅在建筑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上存在着缺陷

       纵观老河口遗留下的古宅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柱、梁或列架承重体系。所谓墙倒屋不塌。

        1、不知是不是这种原因,许多建筑不十分注意墙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老河口的老房屋外墙都是采用空斗墙。笔者发现,许多空斗墙地基设计宽度和厚度不够,老河口处在汉江冲积平原上,地下一般都是由冲积砂质土,细砂,砾石几层组成,在砂质土上建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基础很容易变形,引起墙体开裂或倾斜。

        2、空斗墙的组砌方法不合理,好多全部用立砖到顶,没有眠砖,这样的墙体,本身结构拉接不紧,按现在的要求,在门边,窗边,转角处、楼板上下处都要采用平砖实砌,可是在这些老宅的墙体中全没有。

        3、砌砖砂配比差。砂浆大都采用石灰粘土浆,石灰掺量少,土质太细。砂浆强度不够。

        4、砖块太薄,砌空斗墙立砖接触面积小。

        以上这些问题,在短时间看不出影响,但时间久远了就会暴露出来严重性。建筑外墙出现裂缝或倾斜,外面的雨水进入,就会腐蚀内部的木结构,房屋很快就到衰老期,房屋不倒就裂,好多古宅就是由于这些原因成为危房,全面返修没有资金,只有拆掉,将拆下的材料再盖成小房子。本来能使用二百年的,可能不到八十年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这也是老河口市的古宅保留不多的原因。

        比较江南古民宅的建筑,他们都是用的平砖砌墙,墙体比我们这里要厚,墙底大都用条石,以防水腐蚀墙砖。有了很好的外围保护墙体,内部的木质结构都能得到保护而不受外界冷热干湿的影响,加上经常维护保修,这样的房子的耐久性是不言而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