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农视角读报告: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

 古韵新风 2022-10-31 发布于湖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并且要用高质量发展

来着力推动目标的实现 

那么,接下来

我们应该如何落实会议精神 ?

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
应该如何践行?

图片

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清华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 

做客演播室
为大家做专业的解读
▲ 完整视频
《三农三人谈 |三农视角读报告: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
怎么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

农业现代化是个全球的概念,但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有全球概念的特定内涵,但是又比全球概念更广泛一些。全球概念主要是个产业概念,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产业,还包括群体、区域,它是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农业怎么强、农村怎么美、农民怎么富,如果还要加,就是怎样可持续。在新的征程里确实赋予了非常深刻和广袤的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提出的一个概念。国外有农业现代化,有农村现代化,我们把它叫农业农村现代化。虽然是在农业现代化里加了“农村”两个字,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分割为农业的现代化加农村的现代化。

中央说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跟农村现代化要统筹规划、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意思是不能分割。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要素来看,它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服务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要有物、有人、有服务,还得有治理,四个方面加起来就是一个体系。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总目标。过去我们说的总目标是实现“强美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城乡融合,“3+1”这个角度,界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提出来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适合中国的国情的。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


农业现代化首先要保障14亿人吃饱、吃好、吃安全,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要攥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使我们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充分供给。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怎么富裕,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怎样实现收入增长 。

从农村这个角度来讲,农村的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这几个方面都要得到同步提升。

农业农村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现代化?
农业农村在各个领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提出了一整套的指标体系。到2050年,我们也提出了完全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指标体系。但这30多个指标,我们做了一个测评,测评的结果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处于一种中级阶段。按我们的测算,从现有十年的推进速度来看,到2035年,总体加总的指标就可以达到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到2050年,加总的指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
要衡量我们的现代化达到什么程度,就两个指标。第一,劳动生产效率和非农产业的效率是不是在一个台阶上。第二,从业人员的收入和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是不是大体相当。这两个指标如果实现了均等发展,我们就可以认为农业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了。因为从事农业的人很少,但劳动生产效率很高,意味着收入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和非农产业收入大体均等,这就是逐步现代化。

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接下来的五年是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根据我们的研究,下一步我们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定是分阶段、分产业、分区域梯度推进。按简单测算,总体上到2035年,全国能够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发现有几个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这几个地区有条件、有能力在2025年前后,提前10年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还有一些西部的落后地区,按现有的速度推进,即使到2035年,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难度都比较大。国家要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一定是分阶段、分产业、分领域、分区域梯度推进的过程,确保国家层面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假如我们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拆开的话,我们的农村现代化比农业现代化更加滞后。因为过去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农村现代化相对比较滞后。

如何保障农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

前段时间,贵州“村BA”火遍全网。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我们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因为它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提高,也是精神生活的一种满足。那么,怎么看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当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协调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

不仅中国人知道“村BA”,甚至全球篮球界的人都知道它。篮球运动在当地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而且每个村都有打篮球的文化传承。奖品有意思又接地气,冠军是一头牛,亚军是一头羊或者一头猪,甚至在村里比的话,一只鸭、一只鸡都是奖品。大家的荣誉感、满足感、获得感都特别强,所有的事都是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自己做老百姓自己的主。我们说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就是最体现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我们过去一直在提倡物质文明跟精神文明一起抓,但过去这些工作更多的是从上到下来做的,比如乡村文化,我们搞了农家书屋,送电影、戏曲下乡。我们做过这方面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的一些评估,有的效果不错,有的效果不好。

下一步,乡村的基础设施 、公共文化的建设一定是上下结合,从国家的层面,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推下去。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地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农耕文化的传统,把它们挖掘出来,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参与进来。物质富足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让农村居民精神上更加富裕、富有、充实,这样才能使农业农村现代化很快地、全面地推进下去。政府买单,让农民自己来做就可以了。
哪些民生福祉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民生保障方面,都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方向?未来,这些民生保障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


①就业问题。这次报告里说,要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城乡的就业政策应该要一体化,要打破城乡之间的就业歧视, 就是要让农村居民平等地享受跟城市一样的政策,不会因为农业户口就受到歧视。
 
②教育问题。现在农村的很多小孩上学都到县城去了,看起来是一个好事,但有利有弊。到县城去有规模效益,但是可能路途比较远,成本增加,有些可能就到不了县城。下一步,我们农村教育的发展,包括幼儿园、托儿所等,怎么才能实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更加均衡、高质量?

③医疗服务问题。虽然我们现在每个村都有一个村卫生室,但是很多地方人员年龄老化,有一些人才短缺。怎么跟县、城市的医院这种分级来建立一种体系,来形成一个医疗的共同体?怎么提高我们农村的医疗服务的水平?还有很多路要走 。

④农村养老问题。我们现在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要远远高于城市和建制镇。而且随着城镇化推进,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我们城市的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会到农村去养老。下一步,怎么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提高农村居民养老的社会保障水平问题,这是提高农村居民民生水平、民生质量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所谓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二十大报告中的字字句句

都关乎国计民生

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发展

在报告中我们也看到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

农业强国发挥怎样的作用?

这个“强”具体要体现在哪里?

敬请期待下期节目



记者|李媛媛

摄像丨刘树文、梁贵权、齐文明

编辑、视频剪辑|曹梦媛

海报|贺臣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