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律启蒙】六鱼(三)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六鱼(三)

我国的汉字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基本特点,在阅读的时候又有平、上、去、入的平仄四声变化,加之押韵、对仗、行文等手法,便将文字的艺术性完美的综合体现了出来,这便是《声律启蒙》的音韵美和丰富性。

“六鱼”韵讲到第三节,是原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六鱼”韵的第二自然段的上半段: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

原文比较短,也易于背诵吟读,希望大家都尽可能的背诵,不能背诵的情况下,也要做到尽可能地熟读,使其朗朗上口,这样音韵美就找到了,对创作楹联及诗词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我们不仅仅要熟读原文,对其字面深处的一些典故,文化内涵也要做细微的研究,这样才能找到读书的乐趣,不可以“好读书不求甚解”。

来看第一句:

终对始,

终始,最终和初始,结束和开始的意思。

有俗语说“贯彻始终”,就是指做事做人,都能有始有终,不会半途而废。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有:“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弃妇诗》魏晋·曹植。

“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保生铭》隋末唐初·孙思邈。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题李别驾壁》唐·高适。

疾对徐,

疾、徐,指快与慢的意思。《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有:“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便有对仗应用,“疾”与“徐”都是古文与古典诗词中较常用字,代表快与慢。是一对相较快慢更文雅的对应词。

【风林火山】

《孙子兵法》的“军争篇”中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用以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变换,行动要如疾风;列队要如林木森严;攻击时要像野火燎原;防守时要固若泰山。日本的武士以及后来的军事就经常拿这句话“风林火山”,来比喻战斗精神。

“雷声每轩轰,雨势随疾徐。”——《答梅圣俞大雨见寄(嘉祐二年)》宋·欧阳修。

“轻拔浅揠声短长,疾徐洪纤抑复扬。”——《听筝》宋·姚勉。

“应节依歌不自持,疾徐宛转能擅奇。”——《观舞篇》明·张元凯。

短褐对华裾。

短褐,古代平民穿的粗布或者粗麻所缝制的短衣。晋代陶潜《五柳先生传》中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偶然作六首·其二》唐·王维。

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奉寄河南韦尹丈人》唐·杜甫。

十年见子尚短褐,千里随人今北风。”——《送李质夫之陕府》宋·王安石。

华裾,华美的衣裳。裾,指衣袖和衣襟均可称为裾,代指衣服。唐朝李贺《高轩过》诗中有:“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离子来仕门,华裾灿云烟。”——《酬林国华先辈》宋·刘敞。

“昨夜游京师,侯门曳华裾。”——《题郑秀才隐居》元·虞集。

芳兰袭华裾,嘉羞荐瑶席。”——《惠山留别诸友》明·王汝玉。

短褐对华裾,是指代贫与富的差距,卑微与高尚的区别,是一种鲜明的对比,也是非常工整的对仗。古典诗词文章中往往用这样的意象来替代原有意思,达到含蓄内敛的运笔作用。

六朝对三国,

六朝,有南六朝(包括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建都于今南京)和北六朝(指魏、晋和北朝的后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均建都于北方)之分,今一般泛指三国至隋朝这段时期内南北两方的各个朝代,其实不是只有六个国家。但大多数文章诗词里喜欢指南六朝。唐朝韦庄《台城》诗有:“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三国,不用讲了吧,汉末分三国:魏、蜀、吴,有同学说,老师我没听说过三国,那你就别听了,三国都不知道,其它的学不学就没什么意义了,外国人有很多都知道“三国”的。

总有外国人问我,你喜欢三国里的谁?我说诸葛亮,不仅仅是他的智慧和忠义,我最喜欢他的文章,《前、后出师表》、《戒子书》没事儿就让孩子们背。估计他们得烦死诸葛亮了,没事儿写这么多字干嘛,还得背,不背又要挨骂。

那么,在古典诗词中将“六朝”与“三国”对仗起来应用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简单给大家举几个:

“六朝人已去,三国事应殊。”——《张祜三吴中怀古十六韵》唐·张祜。

三国英雄尘一窖,六朝兴废字千行。”——《白杨路》宋·马之纯。

“三国是非春梦断,六朝城阙野花开。”——《润州甘露寺》宋·沈括。

天禄对石渠。

天禄,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汉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中有载:“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李贤注曰:“天禄,兽也……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两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汉有天禄阁,亦因兽以立名。”

另天禄还有好几种解释,但因下文“石渠”为藏书阁,所以选择可与之形成对应的解释来讲解,以达到对仗的目的。

万卷图书天禄上,一条风景月华西。”——《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唐·白居易。

“受言载笔,遂典群流。天禄不校,白兽未仇。”——《敬赠萧咨议诗》南北朝·虞羲。

 他年在天禄,羞与俗人同。”——《芸阁校书篇》明·徐渭。

石渠,此处所指为藏书阁名,据《三辅黄图》卷六《阁》所载:“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道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

因此,“天禄”与“石渠”均指西汉长安皇宫内的殿阁名,一叫“天禄阁”,一叫“石渠阁”,都是用来收藏国家图书的地方。一在长安未央宫内,一在未央宫北,均为萧何所建。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唐·刘禹锡。

石渠皆学府,麟阁悉文雄。”——《听百舌鸟诗》唐·李孝贞。

“暮拟经过石渠署,朝将出入铜龙楼。”——《杂曲歌辞·缓歌行》唐·李颀。

千字策,

策,指策论,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载。旧时科举殿试时,皇帝亲自发问,谓之“策问”,应试的考生回答的文章,便叫“策论”。宋代庆历之后考试开始有策论,字数限为一千字。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词叫“对策”,形容遇到事情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其来源便是“策论”,也就是说,答复皇帝的“策问”就叫“对策”。

且看廷策三千字,为写平时畎亩忧。”——《鹿鸣宴》宋·张栻。

龙墀射策三千字,未抵胸中十万兵。”——《平江呈毅夫侍郎》宋·戴复古。

惊人策上三千字,报主心悬尺五天。”——《大庾会洪将军招饮赋谢》明·谢良任。

八行书,

八行书,旧时笺每页八行,从右向左书写,以红色八行笺最珍贵,故称书信为八行书。唐孟浩然《登万岁楼》中有:“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八行书札君休问,不似风骚寄一篇。”——《江居寄关中知己》唐·齐己。

“越客初逢得起居,夜灯频展八行书。”——《得中峰少宰书却寄之》明·严嵩。

“高风五柳外,深意八行馀。”——《得天经书问》宋·宋庠。

有若对相如。

有若对相如,从字面意思上看,有若就是如同、好像的意思。而除了字面意思,“有若”还有另外一层深意。

有若,人名,后世称有子,字子有,是孔子弟子。身体魁梧,有勇力,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据《孟子》、《史记》等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念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群起推举为师,并以师礼事之。但不久,弟子们先后提出两个问题,有若都不能妥善地回答,遂辞师位。

“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寄张十八》唐·白居易。

“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同张明府清镜叹》唐·孟浩然。

“人思沾被率土滨,有若渴者欲饮醇。”——《雪意》宋·吕陶。

相如,字面意思就是相同、类似的意思。然而,与“有若”一样,除了字面意思以外,“相如”也是另有深意。

相如,人名,战国时有蔺相如,西汉有司马相如,文学家,以善作赋闻名。蔺相如的故事多体现智勇,司马相如的故事多体现为才情,因此,相如之名多含才智。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古诗五首其一》魏晋·无名氏。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符读书城南》唐·韩愈。

 相如奉使往,持璧指瑕疵。”——《泗滨石》宋末元初·陆文圭。

因此,用“有若”对“相如”就无论从字面还是内涵都能相对应了。

在格律诗里,对仗是否工整会决定整个诗的层次,所以,练习对仗就要经常做一些关于楹联的游戏,在玩儿中学习,寓教于乐也是一种更容易掌握的办法。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