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陶瓷器的前世今生(三)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陶瓷由土或石制成,以粘土或含有玻璃质成为的陶石为原料,塑形后烧制而成的器物统称为“陶瓷”。其中,以土和粘土为主要材料,烧制成质地较为疏松,胎壁较厚,器型较为素朴粗犷,成器敲击声较钝的,都称为陶器。而以含有玻璃质成分的石英和长石等陶石粉为主要材料,与粘土混合后使用,烧制成质地较为坚硬,胎壁较轻薄,器型较为灵动飘逸,成器敲击声较清亮的,都称为瓷器。

瓷器的发展
17世纪初,在文禄庆长之役后,丰臣秀吉从朝鲜带回不少陶瓷工匠,并将他们安排在西日本各地开起了窑工坊。其中在日本有“陶祖”之称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市成功烧制出了日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有田烧,并将此法传播到了日本的九谷、濑户、京都、砥部、会津等地,使得日本陶瓷器的生产力和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因此,直到今天,在佐贺县有田町,还依然设有供奉李参平的陶山神社。
日本宽永14年(公元1637年),佐贺藩的藩主注意到了瓷器中蕴藏的商品价值,便开始介入有田地方的窑场运作中,对其进行管理和完善。从此,有田地方的窑业开始转向瓷器的制作和生产。

十一、伊万里烧
瓷器的发展,当然还要依赖于朝鲜半岛的影响,以及当时从中国大量进口的明末民窑器皿的工艺。虽然是草创时期,但有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先进技术模范,便已经涉足青花瓷器的烧制了,因此这个时期(约至17世纪40年代)的产品被称为“初期伊万里”。

△东京国立博物馆·染付布袋瓷盘·初期伊万里烧(1630~1640江户时代)
伊万里作为有田的邻市,虽然也烧制陶瓷,但产量非常有限,之所以许多“有田烧”也被冠名“伊万里烧”,是因为,有田一带烧制的陶瓷,都要从伊万里港出口,因此便有些混淆。

△色绘凤凰(明治初期)古伊万里烧
彩绘的诞生
最初的有田烧主要是仿照中国的青花进行生产,宽永末年开始到正保初年的17世纪40年代(清朝崇德末年到顺治初期)左右,可能也烧造彩绘瓷器。关于彩绘瓷在日本的发端,现在仍然存在不少争议问题。从酒井田柿右卫门家的古文书《觉》来推断,当时日本的匠人向在日中国人学会了这方面的技术。而且,中国景德镇民窑的南京红彩、漳州窑的吴须赤绘(釉上彩绘瓷)等大量输入日本,也必然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于是,有田进入了生产彩绘瓷的时代,产品有古九谷样式、古伊万里样式、锅岛样式,绚烂豪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调查,为古九谷样式器物产于有田提供了有力证据,进一步完善了这里彩绘瓷的考古学编年。

△古九谷间取手绘香炉·中村重人作
十二、古九谷烧
古九谷烧,技术传承于肥前和有田烧。当有九谷烧的技术水平远远不足,便派人到有田去学习朝鲜匠人创造的先进工艺。因此,初期的很多九谷烧带有浓厚的伊万里风格,甚至很多被为是有田烧制的器物。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承与创新,并有中国景德镇陶瓷大量流入,在几方面的作用之下,逐渐形成了自己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繁缛,画风豪放,色彩斑斓的艺术风格。

△彩绘缠花圣贤大盘·古九谷(江户中期)
古九谷瓷器上积极使用了当时喜闻乐见的流行纹样,并配以菱形纹、龟甲纹等几何图案,设计巧妙,独具匠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不仅如此,古九谷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绝不重样,即产品“独一无二”。这种“限定品”的价值正符合国内富裕阶层的需要,能满足那种特殊的消费心理,因此占有相当的市场。

△染锦·初代图(十二代酒井田柿右卫门)陶额
十三、柿右卫门
文禄庆长之役(也称万历朝鲜之役或壬辰倭乱),自1592年始,历时六年之久,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丰臣秀吉痴迷茶道,其时京都府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社会正流行着南宋时期盛行的曜变天目茶碗(类似今天的建盏),色泽深遂斑斓。后又逐渐衍变成为井户茶碗,以凸显禅寂的朝鲜庶民使用的粗瓷为主流。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几乎无法自主完成,曜变天目茶碗需要从中国进口,井户茶碗需要从朝鲜进口。

△色绘菊兰花纹盘(藏出时代)初代柿右卫门
文禄庆长之役战败后,丰臣秀吉退回日本的同时,掳回了大批陶瓷工匠,而其中被日本称为“陶祖”的李参平便在其中。陶工们被四散安排到各个藩镇,为各地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参平在佐贺县有田町创造烧制成了第一件瓷器,开启了日本陶瓷的新篇章。

△浊手花鸟纹花瓶·十三代柿右卫门
彩绘瓷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白瓷技术,最初日本瓷为素白色,称为“浊手”的乳白色瓷胎,伴随着浊手白瓷的出现,从中国传入了赤绘技术,以色调明艳的红彩彩绘为基础,才逐渐出现了各式图案。1647年,第一件日本制作的赤绘瓷器便是出自有田町的初代酒井田柿右卫门。
为了保证技术不外流,佐贺藩主祸岛氏限定了十六家专营店,其中就有初代今泉今右卫门。并且建立了御用窑,随即这些窑元便迁至交通不便的大川山内,专门为藩主,以及各地诸侯和幕府将军制作瓷器,“色锅岛”因此而得名。

△人间国宝·锦梅鸟文香炉·十四代柿右卫门
柿右卫门样式逐渐成形。产品带有描绘精致的花卉纹动物纹,线条纤细优美。胎体大多用辘轳成型,然后进一步修坯,器壁很薄,造型极为端正,轮廓鲜明,纤秀而挺拔。赤绘町遗迹的出土情况说明了柿右卫门样式主要是以仿照清朝康熙五彩等中国景德镇窑的彩绘瓷器为主,曾经是中国制品的代用品,在日本国外拥有市场。

△人间国宝·色锅岛菊纹盘·十二代今右卫门
十四、色锅岛
随着瓷器的盛行,有田地区成为日本瓷的主要生产基地,于是,有田町所属的佐贺藩藩主锅岛氏,看到了商机,加强了对瓷器生产体系的管理。宽永年间(公元1624~1644年)在岩谷川设立藩窑,相当于中国的官窑,归藩直接管理经营,产生垄断模式。藩窑生产的瓷器仅提供给藩主日常应用,或者做为礼品由藩主赠送给王公大臣,形成锅岛模式。
宽文年间(公元1661年至公元1673年),藩窑转移至有田的南川原,延宝3年(公元1675年)又迁至伊万里的大川内山。当时,藩窑仿照中国的景德镇官窑体制,高度分工,而且整体对产品的规格等采取非常严格的管理。如此一来,掌握最高技艺的匠人得以在这里制作出近乎完美的作品。

△人间国宝·色锅岛花草纹大花瓶·十三代今右卫门
元禄年间(公元1688~1703年),大川内山藩窑迎来了最盛期。锅岛样式器物的代表产品叫做“色锅岛”,属于彩绘瓷,官窑风格,纹样具有显著的日本特色,线条洗练,绘画流畅。代表性的器型是一种木杯形状的深盘,底足较高,尺寸有一尺、七寸、五寸、三寸多种,规格严谨。

日本陶瓷的发展及未来
自从李参平在有田烧造出了第一件瓷器,日本制瓷便逐渐脱离了朝鲜陶瓷的影响,而转以中国景德镇制瓷为模仿对象。直到中国明末清初战乱不断的时代,对欧洲的出口量造成了影响,在此其间,有田烧得到了荷兰人的衷情,订购了大量的产品,从而与景德镇成为比肩的出口地。
其彩绘技术也不断的提高,产品大量出口海外,受到广泛好评。

1684年,随着迁界令的解除,景德镇恢复了产品的出口,肥田瓷器的海外需求量骤减,生产转向国内市场,产品主要变成青花类的餐具等日常制品,瓷器也因此能够进入平民百姓的世界,得到普及。此时瓷器生产主要集中在有田一地,但石川县的九谷窑、广岛县的姬谷窑也是现在已知的为数不多的两处重要窑场。

由于瓷器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锅岛藩采取技术保护,严防产业技术外流,但毕竟做不到万无一失。到公元18世纪,九州各地都陆续开始了瓷器生产。天明年间(公元1781年至公元1788年),京都也可以烧造瓷器了。18世纪后半期,砥部烧(爱媛县)、须惠烧(福冈县)、小峰烧(宫崎县)、意东烧(岛根县)等等,瓷器生产在日本很多地方展开。文化年间(公元1804年至公元1818年),濑户窑成功烧出了青花瓷器,之后产量不断提高,逐渐凌驾于瓷器的发祥地有田。到后来,“濑户物”甚至就演变成为东日本陶瓷器的代名词了。

在一代又一代陶瓷匠人的努力下,日本陶瓷逐渐发展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大批的世代相传的上品窑元依旧活跃在陶瓷业里,并且成为业界翘楚。这种数百年企业的匠人精神,的确令人敬佩和信服,相信在这样的一种传承下,日本的陶瓷业会不断发展完善,更加辉煌灿烂。
大多数时候,落后并不一定真的是因为对手太强大,往往是因为自身太封闭!不吸取教训就永远无法成长!陶瓷业是这样,别的行业又何尝不是呢?
关于日本陶瓷中的各种窑元,我们留待以后为大家详细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