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宣太后临终前要求男宠殉葬,魏丑夫不愿意,后来怎么样了?

 尚宫女史 2022-11-01 发布于山东

秦宣太后芈八子除了和义渠王有一段情并生了两个儿子外,还有一个男宠比较有名,只不过名字不太好听:魏丑夫。

说起来,秦宣太后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至少在先秦时期,她是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也是第一个以女子之身掌政的人。

秦惠文王时期,她还只是后宫一个安分守己的妃子,秦昭襄王时期,她执掌秦国国政四十一年,不可谓不强悍,为了秦国的发展壮大她是真的操碎了心。

甚至不惜牺牲色相与义渠王有了那么一段,还生了两个儿子,都说女人在爱情面前往往是不理智的,但秦宣太后很理智。

在秦国和义渠之间,她坚定地选择秦国;在儿子秦昭襄王和情夫义渠王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秦昭襄王。

最终,秦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义渠王,秦昭襄王趁机发兵攻打义渠,轻轻松松就解决了义渠这个秦国的西部大患,让秦国的东进没有了后顾之忧。

也因此,即便秦宣太后和义渠王有那么一段情,还生了两个孩子,依旧没有人会责怪她,反而觉得她为秦国牺牲了很多。

当然,在秦国国内,秦宣太后也是有男宠的,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个就是魏丑夫。魏丑夫是秦宣太后晚年时期的一个男宠,而且很可能是秦宣太后被夺权之后才有的男宠。

秦宣太后很喜欢魏丑夫,喜欢到什么程度呢?那会,秦宣太后已经七八十岁,很老了,身体也很不好,她病重快去世的时候,曾下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

这个要求其实并不过分,先秦时期本就有殉葬制度,活人殉葬在列国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墨子·节葬下》中说:

“ 若送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就秦国来说,比较典型的有两例:秦武公病逝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病逝后,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秦穆公病逝后殉葬人数达到了177人,这个数量是很惊人的,其中有秦穆公的妃子、侍卫,还有朝中重臣。

也因此,秦国当时人才损失很严重,后来这件事还被人写成了诗,即《诗经》中的《秦风·黄鸟》。

后来秦始皇建立秦朝,他病逝后,殉葬的人更多。其实殉葬不只是先秦时期有,后世也很多,尤其是帝王死后,很多妃子会殉葬。

这个制度时有时断,清朝初期还存在着殉葬制度,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甚至多尔衮死后,都有活人殉葬,当初多尔衮的母亲也被皇太极逼着为努尔哈赤殉了葬。

后来还是康熙帝下令废除人殉,大规模的活人殉葬才算是真正结束了。从这里来看,活人殉葬这个残忍的制度和习俗在古代社会是普遍存在的。

纵然秦宣太后只是一名女子,但她毕竟执掌秦国国政41年,在秦国也是一个超然的存在,她要求活人为她殉葬倒也是正常的,按理说,满足她这个需求倒也正常,但魏丑夫不愿意啊。

他活得好好的,怎么愿意为了秦宣太后付出自己的生命?他还没有爱秦宣太后爱到为她死的程度,殉情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愿意去做?

但他又能怎么办?总不能直白的拒绝吧?那样的话,他可能都活不到秦宣太后死,为此事,他是愁的不行,差点就白了头,后来他找到大臣庸芮,希望庸芮帮自己想想办法。

庸芮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他答应魏丑夫去说服秦宣太后,很快,庸芮就见到了秦宣太后。

庸芮先是关心了一下秦宣太后的身体,然后不动声色的讲话题引到殉葬这件事上,他问:“太后您觉得人死后还会有知觉吗?还能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吗?”

秦宣太后觉得庸芮的这个问题有点傻,但她还是认真回答说:“人死了当然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庸芮听了也就没客气地说:

“像太后这么明智的人,明知道人死了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为什么还要毫无理由地把自己所爱的人置于死地呢?”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又接着说:

“假如人死后真的还知道一些什么的话,那么先王恐怕早就对太后您恨之入骨了,太后赎罪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和魏丑夫有什么私情?”

秦宣太后听了庸芮的话,有片刻的愣神,接着就是心虚。

秦惠文王虽然已经病逝多年,但她到底还是负了秦惠文王,在他死后给他戴了绿帽子,如果说和义渠王在一起是为了秦国的大业,那魏丑夫就真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现在她快要死了,还想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这更是对不起秦惠文王,想到这里,秦宣太后也就打消了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想法。

公元前265年十月,秦宣太后病逝,葬于芷阳骊山。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诗经》、《墨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