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比较多,在临床上因为不同原因导致的气虚、脾胃虚弱、体湿等,表现为不同的症状特点,而不同的药物在功效和作用强弱上也各不相同。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小编给大家整理了8种通常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及其配方、功能与主治,也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01 参芩白术散 【组成】人参、白术(炒)、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散剂:一次6~9g,一日2~3次。水丸剂:一次6g,一日3次。颗粒剂:一次1袋,一日3次,开水冲化。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所致的泄泻、厌食、水肿,以及痰火咳嗽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宜饭前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荤腥、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忌恼怒、忧郁、劳累过度,保持心情舒畅。 02 人参健脾丸 【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 【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8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03 人参归脾丸 【组成】人参、黄芪(灸)、当归、龙眼肉、白术(麸炒)、茯苓、远志(去心、甘草灸)、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灸)。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宁心。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30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热邪内伏、阴虚脉数以及痰湿壅盛者慎用。服药期间,应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饮食有节;忌食生冷食物,忌烟酒、浓茶;保持精神舒畅,劳逸适度;忌过度思虑,避免恼怒、郁抑、惊恐等不良情绪。 04 补中益气丸 【组成】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大枣、生姜。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慎用。不宜与感冒药同时使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05 补脾益肠丸 【组成】外层:黄芪、米炒党参、砂仁、白芍、当归(土炒)、白术(土炒)、肉桂; 内层: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 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 【功能】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 【主治】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黏液血便;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儿童酌减;重症加量或遵医嘱。3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06 香砂六君丸(片) 【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陈皮、木香、砂仁、半夏(姜制)、甘草(灸)。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暖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剂:一次6~9g,一日2~3次。片剂:一次4~6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之胃痛及湿热痞满之泄泻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物,以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07 理中丸 【组成】党参、土白术、炙甘草、炮姜。 【功能】温中散寒,健胃。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湿热中阻所致的胃痛、呕吐、泄泻者忌用。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08 人参养荣丸 【组成】人参、土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炙黄芪、陈皮、制远志、肉桂、五味子(酒蒸)。 【功能】温补气血。 【主治】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事项】阴虚、热盛者慎用。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宜食清淡食物。 以上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在具体的补气、健脾、祛湿的应用上也有选择,建议结合自身的临床表现症状,在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END 本文内容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扫码购课 点击在看 或置顶公众号 有助于更快找到我们的最新推送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