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 吉玉英医案:强某某,29岁,男,反复恶寒、低热10多天伴微出汗为主诉于1992年2月9日收住本院内科。起病于劳累淋雨后感畏冷,打喷嚏,体温波动在37.2_c~38℃, 门诊曾多次服中药,病情未见好转。 入院后经全面检查:血培养、胸片、肝功,肥达氏反应、心电图、尿培养等均未发现异常 经1个月西药治疗症状仍无改善。 接诊时,查体化验未发现病理征象。病人神清、疲倦肢乏、恶寒重,发热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证属营卫不和,邪留肌表, 拟调和营卫,兼清余邪, 四剂后,患者低热解除, 但上身仍穿1件大棉袄及4件毛衣,下穿2条毛裤,即使天气暖和亦无法减衣 当时考虑寒热往来不显著, 故减去小柴胡, 更换:玉屏风散, 桂枝汤 共进6剂, 恶寒稍减,未能根治。 察病情似阳虚之象, 改用助阳解表, 又服4剂, 仍未奏效。 最后细察病情,根据病因辨证论治,始病是因淋雨劳累之后,刻下症见恶寒、吐清涎,喜热食,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拟寒邪客于肌表,中阳受困而致中阳不振,里虚之证。 改用温中散寒,益气固表, 方选黄芪建中汤: 党参24g, 此方进3剂后,恶寒减轻,清涎减少,大便由溏转软。 再服3剂,则恶寒大减,脱去大棉袄及1件毛衣裤,精神清爽,大便正常,无吐清涎。 在此再守法进原方3剂,恶寒已罢,穿衣如常人, 继则调理脾胃以善后。(福建中医药1993;(5>:64) 按语: 本案虽有恶寒,但表邪不显,里虚突出,患者便溏,吐清涎,喜热食,舌淡苔薄,中气虚寒之象尽露,虽有脉浮,但表证不甚, 治当“先救其里”,待中气建立,脾阳充盛,卫阳外达于表,则恶寒自罢。 读者按: 此案符合“虚人伤寒建其中”的治疗原则,或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