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谱】徐瑞华:为学无间断 日进而不已 (作者:缪迅)

 黄之中 2022-11-02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徐瑞华
图片
徐瑞华
图片

为学无间断  日进而不已

缪迅

他精通3门外语,先后在国内外4所大学就读;他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老一辈教师中学历最高的教授之一,为攻读硕博士学位远离家人,经受长达5年的孤独岁月,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西班牙语教授;他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教授徐瑞华。日前,我们采访了徐瑞华教授。 

名师谱
01

德西专业辗转读
不计得失报党恩



在中学期间,徐瑞华学的是英语和俄语,1958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徐瑞华回忆道,当时在上外,无论是德语还是西班牙语,推行的是一种“合科教学”,也即课程不像现在那样细化,如听力课、语法课、概况课、西班牙文化、拉丁美洲文学、词汇、语音学等, 而是只开一两门大课,比如西班牙语精读这样的形式。“这就有一个问题, 即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交流,有一个课程转换的问题,我们没有那么多课型,只能写español I, español II, español III, español IV显得很单一。我在负责系里教学时想了一个办法,换成西班牙语初级、中级、高级,这样看起来成绩单更漂亮一些。”回想起曾经的教学生涯,徐瑞华表示。“老师要给学生们找材料,批改作业,这些都需要花时间,老师是否负责很重要。”

读了两年多德语后,因国家外交外事事业需要,上外抽调一部分学生改学其它语种,其中包括徐瑞华。“当时派我去北外学习西班牙语,之前从没接触过这门语言,只是以前凭着兴趣买了一本张雄武编写的语法书,没想到竟打开了我和西班牙语的缘分。” 

徐瑞华赴北外读书及后来的工作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我国和古巴建交。这就意味着我国需要更多的西语人才。二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前学习西班牙语是凭着兴趣和意志力,直到我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墨西哥、智利等拉美国家相继和我国建交,我们仿佛看到了培养高水平西语人才的光荣使命和宽广前程。”徐瑞华说。

1964年结束在北外的学业后,徐瑞华回到上外,至此,他已上了近6年的大学。不久,徐瑞华等一批中国学生被派到古巴哈瓦那大学继续深造。“当时的想法是,学校派我学习西班牙语就高高兴兴去北外学习,没有去考虑晚两年毕业就少了两年工资收入等个人得失,心里想的是要努力回报母校的信任和党的培育。”

图片
02

不畏孤独攀高峰
历经艰难结硕果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而起,上外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学历结构的优化,以适应党和国家对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需求。1984年的一天,老校长胡孟浩找徐瑞华谈话,希望他出国攻读学位,以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提升。已是副教授的他毫不犹豫地前往万里之外的哥伦比亚,开启了为期5年的苦读之旅。

当时国家的外汇很紧张,徐瑞华怀揣着有关部门发给的2美元“特殊津贴”,登上远赴哥伦比亚的航班。航空公司让每人交3美元的机场建设费。而他只有2美元,非常窘迫,还好一位哥伦比亚朋友替他出了。“现在的学生幸福啊。中国强大了,人民币值钱了,大家手里都不想要美元欧元这些外汇,可我们那时国家并没有多少美元。”

到了哥伦比亚后,徐瑞华经多方打听后,终于了解到Pontificia Universidad Javeriana大学可考取文学博士学位。“当时我去找他们学校相关负责人,文学系几位教师开会讨论是否让我读博。我就在门外一直等着,等了很久。”虽然之前徐瑞华已读过上外,北外,哈瓦那大学,然而他们认可的成绩单却只有哈瓦那大学那一学期的成绩。“我在古巴念书的成绩单成绩都是90分以上。校方决定让我先从文学硕士学位开始读”。

图片
03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徐瑞华回忆道,在哥伦比亚课业压力很大,每周要读一本书交一篇读书报告。“为了完成作业,我曾经好几天不睡觉。哥伦比亚的咖啡很有名,有时为了熬夜会喝很多咖啡。”

提起翻译,徐瑞华有很多回忆。“作为留学生,我们有不少翻译的机会,不过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的哥伦比亚总统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喜欢中国文化,他喜欢引经据典,比如引用《论语》里的句子。我们当时手头没有《论语》,又不能译得太直白。”徐瑞华由此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体认。他狠下决心,猛补四书五经等中国文化经典。

读完硕士后,徐瑞华马不停蹄地继续攻读博士。可他交流的两年期已满,胡孟浩老校长争取了一个名额,保证他顺利攻博。攻博那段时间,徐瑞华一整天都泡在图书馆。徐瑞华深知出国之不易,吃穿住行都十分节俭,买书算得上他最大的开销了。经济上的拮据让徐瑞华更加勤奋读书。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位,更有等待他归来的母校和亲爱的祖国。

徐瑞华的博士论文是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研究。读书期间他选修了《文学和语言学》等跨学科课程,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了很多文学理论。在博士论文中,他着重剖析了马尔克斯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情结,用文本分析方法逐字逐句地剖析作品,笔记写满了整本书。这部近300页的博士论文获得一致好评,徐瑞华5年艰辛修成正果,终于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金秋时节,徐瑞华回到了阔别5年的母校。之后的日子里,他一心扑在教学上,他钻研最多的便是学生适合哪种学习方法,课本教材应该如何教授,应该给学生补充哪些阅读材料;等等。担任系主任期间,更是为西班牙语教学与人才培养倾尽心血。他培养的优秀西班牙语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如今,已达耄耋之年的徐瑞华教授依然关注着西语教学与研究的前沿,致力于西语翻译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作为上海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近年来他翻译了很多经贸、法律、科技方面文献资料,还热心参与上外等高校的西语博硕士培养,担任博士生论文答辩评委等工作。 

采访那天,恰好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们向徐瑞华教授致以美好祝福。徐瑞华教授伫立在窗前微笑着,在晚霞温馨的光辉里,他的神情亲切而儒雅,眼里充满着对身边的这些年轻学子的深情和期望:“新一代的上外人一定要有远大目标,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