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求预测基础知识

 许永硕 2022-11-03 发布于山东

需求预测为库存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而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实际需求=潜在需求模式+需求的随机干扰;预测就是获得潜在模式的过程。通常需求预测有两种:定性预测定量预测。随着计算机管理软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软件来做需求预测,计算机软件是非常好的预测工具,使用定量预测越来越多。

一般预测中,应该包括三个影响因素:

1、需求的基础量【这个基础量相对稳定,可以作为预测的基础量】,这个基础量可以是最近一个时间序列的实际值,也可以是最近几个时间序列需求的平均值;

2、需求变化趋势:需求总有一个变化的趋势,或者随着时间序列增加,或者随着时间序列减少,或者维持不变;

3、需求变化的季节性: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来获得未来的预测。

定量的需求预测也需要获得基础数据源,为了预测,需要确定以下信息:

1、预测模型;

2、预测模型的参数;

3、销售量的历史数据。

通过选择预测模型、模型参数和历史数据,来保证需求预测一下能力:

1、准确、误差小;

2、无偏差,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需求数量;

3、能够对需求的变化,提出预警,以保证当需求变化过大时,能够提醒操作者关注;

4、将预测中,由偶然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化影响从历史数据中刨除;

5、能够及时满足需求;

6、节约成本。

  • 预测流程:

1、确定时间序列【按月预测、按周预测,还是按天预测】。因为由偶然因素引起的需求波动,正负偏差随机,时间序列跨度越大,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在需求总量所占的比例会越低【时间序列越长,预测准确性越高】。

2、根据时间序列收集并汇总历史数据,由于历史销量中,存在干扰因素而引起的需求波动,需要将这些干扰因素去掉,这些干扰因素本来不属于需求模式变化,未来的需求模式中也不应包含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历史需求趋势,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移动平均,一阶平滑指数、二阶平滑指数、线性回归等方法经常用于预测中;通常还要考虑周期变化的季节因素,增加季节变化的调节因子。在计算机软件、计算能力、数据等不断发展完善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计算机来选择需求与预测偏差最小的预测方法。

4、根据需求变化趋势,选择好预测方法之后,设定预测的参数。

5、计算并预测未来的需求量。

以上是预测流程;有了计算机之后,还可以针对历史上的需求预测值,以及历史实际需求值,来不断修正预测方法以及预测参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需求量逐渐成为历史数据,通过软件可以比较预测,从而:

1、对实际需求与需求预测偏差过大之后,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

2、监测预测参数、预测方法是否需要修正;

3、在计算机软件应用关于需求预测之后,计算机处理在误差范围以内的工作【实际需求量与预测需求量偏差在预测误差范围内】,人来处理误差范围以外的工作【实际需求量与预测需求量偏差超出误差范围,这时的操作需要人工参与,主要1,2两项的人工干预】。

  • 预测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涉及预测产品的未来时间跨度;

2、可获得的历史数据;

3、历史数据与未来的关联;

4、物品种类,如何按品类汇聚预测;

5、需求的变化幅度;

6、预测结果所需的准确性以及误差所产生的成本;

7、预测结果能够带来的预测收益;

8、需求的地域分布;

9、独立需求与非独立需求;

10、需求的可替代性,以及产品的替代关系。

未来的生产、产品会越来越复杂,需求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软件做需求预测将越来越普及;而需求预测也是供应链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的最关键的要素。

我将拉动式的供应链非为两个级别:

1、根据用户的需求量决定生产的拉动式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这个级别,发达国家在2000年后已经广泛应用,而国内企业应用较少。

2、根据用户的功能需求,劳动产品功能设计,并最终实现个性化定制,这个级别是工业4.0提倡的制造模式,现在推动的工业互联网就是这个级别的。

第一个级别的拉动式制造,领先企业已经验证,并在发达国家普及,并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中国企业在这个方向上,可以直接借鉴】

第二个级别的拉动式制造,全球领先企业都在尝试,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国内领先企业可以尝试,但资金规模不好的企业,做这个尝试,风险较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