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团山双江学校,致敬促进学校发展的乡贤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由乡土天下发布,原创保护

作者:刘利君

今年元旦,我回团山老家办事,顺便参观了本地的双江学校。

双江学校位于邵东团山镇双江村侧水河北岸,是一座体量宏大的花园式学校。据该校校长尹向红先生介绍,双江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学生300多人,是团山双江片区孩子们上小学之地。

据了解,双江学校的前身是双江刘氏宗祠,原址位于侧河南岸,始修于清朝雍正年间,至今有近300年历史。古代宗祠都附设私塾,双江刘氏宗祠最初200多年致力于本地刘氏子弟教育,新中国建立后宗祠私塾转为公办,改名为双江学校,上世纪70年代升级为双江中学。为支持家乡教育发展,2002年团山本地乡贤刘珍如独自捐资200万元在侧水河北岸修建了邵阳市境内第一所希望小学,为传承历史,学校的名字仍叫双江学校。

走入双江学校,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可见4位著名校友的介绍。他们分别是:参加过湘西雪峰山会战的抗日名将刘文英,曾担任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的刘光辉,荣获“湖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的教育家刘拯民,以及现在的亮健集团董事长谢文。

在上述四位双江学校的杰出校友中,刘文英的事迹一度湮没在历史中。有关资料记载表明:刘文英(1906-1972),本名刘涤尘,字文英,原籍团山镇幸福村黄园组人(原双江桥黄园里人),国民革命军九十四军五师师长,陆军少将。刘文英主要功绩是湘西会战武阳战役大破敌军一个旅团,为湘西会战打赢了第一仗,扭转整个战局。他是蒋介石非嫡系的爱将,多次受蒋介石召见。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过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颁赠的自由勋章。抗日战争期间额头上受过子弹伤,曾与团山革命烈士尹如圭是挚友。1949年春,刘文英随蒋介石入台。

刘文英及台湾的继配夫人还有小女儿合影(六十岁照)。现团山镇幸福村黄园组还有他的原配嫡长孙嫡长曾孙等后裔。

关于刘光辉其人其事介绍,本人曾写过一篇《邵东团山石子组:新华社名记者刘光辉的老家,人才辈出之地》,大家可点击标题查看。

下面我重点介绍刘拯民乡贤。刘拯民(1935一1996),男,出生于邵东团山镇双江村的耕读世家,娄底市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61年毕业于邵阳师专中文系,博学多才,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历任娄底二中校长,娄底市复市后首任教委主任和党委书记。一生献身教育、鞠躬尽瘁,使基础教育非常薄弱的娄底市跃升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受到国家教委表彰。湖南省教委和中共娄底市委称赞他的一生为娄底市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

刘拯民生前工作照片

刘拯民的妻子邓雪昭女士,也是杏坛杰出模范。她于196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国家恢复高考后,长期担任高三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出版有《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小学语文古诗学与教》《古诗书法》等,入选《全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等,  后代中亦人才辈出 。 

为表彰刘拯民邓雪昭夫妇及家族几代人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贡献,1991年湖南省教委授予刘拯民先生全家湖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刘拯民夫妇不仅自身教育成就斐然,桃李满天下,他们的儿女也很有出息并且致力于振兴团山老家的经济、教育等事业。像父母一样,他们行事低调,按他们的要求,笔者对此不详述。

亮健集团董事长谢文也是很低调的乡贤, 曾多次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捐款,日前又为双江学校捐款10万元,要求学校不要公开宣传他。

双江学校正是因为有众多像刘珍如、刘拯民及其后人、谢文等这样的团山乡贤为它捐款搞建设,才变成远近闻名的花园学校。走进学校的大门,就像走进大花园,园林式绿化带鲜花盛开,地面整洁,一尘不染,好似欢迎大家到来。

近十几年来,城市化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孩子涌入城市,城市教育一位难求,人满为患;而乡镇偏僻学校门庭冷落学生稀,十羊九牧是常事,有的乡村学校已经撤销,乡村基础教育岌岌可危,但双江学校至今还有10个班,这归根于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优秀的教学。

说起双江学校的成就,必须介绍双江学校的校长尹向红,尹校长出生于1970年,邵东团山镇双江片区马家村人,1994年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参加工作,先在双江中学任教,先后担任过体育老师、物理老师、数学老师及班主任,2006年开始担任双江学校的校长,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

双江学校校长尹向红

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尹向红对学校的管理可谓是样样操心。平常除了督促教育教学,还要管学校师生的吃喝拉撒,包括消除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例如,为保证学生们出入安全,在学校门口的公路上加装车辆减速带,拆除学校旁边民间危房,加宽双江桥路面及加装安全护栏。

让人钦佩的是,尹向红从不以权谋私利。他和妻子结婚快30年,当初和妻子结婚时,妻子是一名代课教师,如今仍然是代课教师。

在双江学校,除了校长尹向红扎根教育,一心一意为学校谋发展,还有金新民、杨凡奇、刘宁成、杨文煌等老师献身教育。

曾小初是一位优秀的高级女教师,在双江学校的三尺讲台上用白色粉笔书写了自己一辈子的精彩人生,直到前年,她还是依依不舍,拥有高级职称的她可以推迟到60岁退休,但是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双胞胎孙子,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在这奋斗了一辈子的三尺讲台,光荣退休。

出生于1953年的刘时林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他在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了讲台,直至退休,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一辈子,并把自己的爱女大学生刘亚屏领进了家乡的双江学校,因其出色的工作,30多岁刘亚屏老师前年被评上高级教师的职称,刘时林老师退休后,因其还心系教育事业,乡村教师缺少,于是又被教育部门返聘回双江学校继续当老师,直到去年因健康的原因才不得不离开他钟爱了一生的伟大事业,他们永远是教育事业最美的园丁。

双江学校在众多乡贤和全体教职园丁的共同努力下,多次被邵东教育局评为“优秀学校”、“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家长示范学校”。

虽然双江学校如今仍在办学,但因为农村人口急剧减少,也面临后继无力的压力。尹向红忧心忡忡表示,双江学校鼎盛时每个年级都有二个班,一个班有70多位学生,而现在一二年级只有一个班了,每个班的学生也就是30个左右。他还表示,最近10年,自己几乎没有在家乡参加过婚礼,双江片区有8个村,这两年秋季开学平均一个村才3、4个小孩来报名,新生儿急剧减少,不知道今后几年双江学校还能招多少学生?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创作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点赞、留言并转发。欢迎加主编微信20734404交流(验证请写真实姓名,哪里人),拒绝广告。谢谢!

作者简介:刘利君,曾用名箫剑,湖南邵东团山人,曾南下漂泊流二十三年,散有作品在企业杂志、月刊及网站发表,现回归故乡,致力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及乡土文化建设,用余生积极为家乡鼓与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