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有奖征文】本报甘坑旗袍秀拍摄采风文学作品选(7人7首)

 扬美文化 2022-11-04 发布于广东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七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本报甘坑旗袍秀拍摄采风
文学作品选77

编者按:1028日,由《杨美文化》报组织的甘坑旗袍秀拍摄采风活动圆满完成。参加这次采风的文学、摄影和模特人员近20名,有力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素材,促进了文艺交流。采风活动结束后,参与的9位作家创作了19篇(组、首)文学作品,先后在“扬美文化”公众号推出后,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因版面有限,本期再特选部分诗作刊发,《杨美文化》报头版也将隆重刊登,以飨读者。

   出镜作者:竟然(前排中)、清扬(左二)、施霞(二排右二)、曾楚涛(后排中)、陈少华(后排右一)。

背影辞

陈少华\深圳市龙岗区

故作陈旧的花瓶,与花立在一起

还有一人,也立出了新意

只有斜拉的背影是轻巧的

加上一身旗袍

很具有风范,如雕刻的版画

呼啦一声,石彻的台阶

又上下了多少级

没有烟火,打光的人

除了选择好部位

还得与偏离的光线,纠缠不停

小巷深处,我喊了一声乡愁

曾楚涛\深圳市龙岗区

墙与墙联襟,庭与院兄弟,

石榴和扶桑姐妹,门对门守望,

巷同巷同心,家同家毗邻,

如果再喊回爷爷,奶奶,姑婆,

住上叔伯婶,舅舅姑妈姨,

唤回瓦屋上的袅袅炊烟,

唤回鸡鸣狗欢,牛哞羊咩,

用父亲母亲的声音唤回我童年,

它已然就是我越来越远的故乡呵。

我情不自禁朝向巷子深处,时光深处

轻如梦呓般唤了一声,

那棵老樟树就会呈现显而易见的微微颤动。

甘坑采风

 \深圳市福田区

甘坑,

一座微缩的历史博物馆,

人们脚步匆匆,目光流恋。 

楼台亭阁聚集匠心无数,

古镇炮楼成为过去。

不再让枪声响起。

那斑驳的土墙。

提示不要忘记过往。

阳光洒下,绿影婆娑;

摇曳的鲜花象征着幸福美满。

俏丽的高跟鞋,

托起美的化身,

微风撩起裙边。手指按动快门,

瞬间的灵动变为油画般令人欣赏。

花里梦里

 \深圳市龙华区

准备好了一百个好心情

装入空荡的车尾箱

这三两年,那里最靠近独居

挽起无形的袖口,挥霍一路

慵懒的阳光

拖起沉重的双腿,直至站立在

甘坑的青石路上

携着一脸精致的妆容,俗称

讨好时间最好的药

把少女的模样,深深地刻在

鹏城的金秋里

繁华开放的笑容,很治愈

每一个重复的景点,不停地更换

不同的和颜悦色

我抚触着陈墙,刷落一些灰淡

没有揭穿它,所属的年代

曾经风里雨里,有你陪

往后花里梦里,有你随

甘坑小镇

陈怡臻\深圳市龙岗区

图为作者陈怡臻。

一座客家风情的小镇

阳光洒在红墙黑瓦上

像神秘的藏书楼

隐于繁华都市之畔

这里的人热情好客

就连吹来的风

都带着一缕缕香火气

在飞檐下婉转流传

碉楼像巨人一样屹立着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凤凰谷里没有凤凰

却也红红火火

转角遇到惊喜

像打开盲盒一样

穿汉服的小姑娘

头戴霞冠,衣袂飘飘

着旗袍的小姐姐

婀娜多姿,知书达理

Cosplay的年轻人

角色扮演,古灵精怪

在甘坑小拍旗袍

 \深圳市龙岗区

 
 一)

是谁的相机咔嚓一声
将唐朝的胖女子拍进巷口里
她左看右看
清杨柳腰
紫色小乔
幸福花开
这里全是瘦西施,哪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胖女子高呼摄影师,快把我拍回唐朝

二)

是心在动
还是手在抖
一不小心碎了满地的屏幕
是光影在走动
还是旗袍太美,缭乱了你的眼
手指来不及按快门
脚步追不上飞来飞去的蝴蝶
突然出现的蓝色抓住了镜头
哎呀
心动了,手抖了,手机摔碎了

寻找自我

刘杏红\深圳市龙岗区

图为作者刘杏红。

甘坑是一个客家小镇

 普通得像深邃的人性历史

很多人在这里找寻自我

有穿着旗袍      有衣衫随意

他们在同一条路上踩着小石子前行

走进汉书地理志   合上书本

从诗意的光照中拾起十八岁的容

阻止苍老嫌弃红叶   企图穿越

就会让岁月停止吗   这个答案有些深奥

我也在这里迷离清晖

伫立在熟悉的客家城楼前

学习 来拍照的红男绿女

用美颜掩盖流年

眼尾纹和路边裸露的树根一样真实

像省略号穿插在微风里

瞒不住大众点评

本期首席义务摄影师:李智杰

    注:歌曲《家总在不远处》作词、 作曲、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