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仲旭:只有一个塞林格(2)

 置身于宁静 2022-11-04 发布于浙江

  早年的塞林格曾是纽约文艺圈的常客,感情上也颇为浪漫,但是不肯变通的性格,使他成为无法和世界相处的人,他决意远离人群。他曾说过:“当个公众作家,会影响我过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为自己写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大获成功后,他对生活在聚光灯下的生活不适应乃至产生了反感,所以从1953年起,塞林格就开始在离纽约非常遥远的考尼什断断续续居住,后来更是定居于此。他曾离婚两次,与前妻克莱尔育有一男一女,现在与第三任妻子科琳生活。他每天的基本生活仍是写作,但是不再发表,我们暂时无法看到他的写作成果,也许永远没有机会。话又说回来,单凭《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一部注定传世的作品,小说家塞林格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树欲静而风不止

  虽然名家曾言吃到一个好鸡蛋不必去见下蛋的母鸡,但普通书迷的心情总是相反,特别是塞林格奉献出是这样一颗“金蛋”。所以多年来,离世索居的塞林格不被打扰的梦想总是无法圆满,经常有书迷千里迢迢赶去考尼什“朝圣”,新闻界也不时派记者前往伺机拍摄(采访当然不可能)。关于他的一点点消息都会登上报纸的醒目位置,近几年,我们就一再看到这些新闻:第一本真正意义的传记《塞林格传》出版;塞林格写给女友的14封情书被拍卖,又被敬慕塞林格的人高价拍下赠送塞林格;塞林格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出版回忆录,从一个难得的角度揭示了家庭生活中的塞林格;他的一位前女友乔伊斯·梅纳德出版回忆录,读者更想知道关于塞林格她写了什么;他写给女儿的家书拍卖未果;近期的一则新闻,是他的日本书迷——大名鼎鼎的村上春树重新翻译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从而在日本掀起了新一轮“麦田”热、“塞林格”热……

  特立独行的塞林格一方面赢得无数读者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招致不少怀疑。从他的几篇作品中,有人分析出他有恋童倾向;几十年未发表作品,有人怀疑他的创作能力早已衰竭;他的每次露面总能引起相当大的轰动,因此有人怀疑他是“真隐”还是“假隐”,怀疑他的作为只是工于心计的宣传手段……我对此的看法是,对一个能够多年固守偏僻之地坚持写作的人来说,本身已经说明了许多,对种种怀疑大可一笑置之,反过来想一想,这种姿态在当今社会真是何其稀有!许多热爱《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读者,更会因为他为他们创造出了青春的知音霍尔顿而对他永远心存敬意,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塞林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