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老子

 昵称rOGCjoKE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闲读鲁迅《论他妈的》,其中一段格外精彩,此处姑且摘录如下:“下等人”还未暴发之先,自然大抵有许多“他妈的”在嘴上,但一遇机会,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即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分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大凡认祖,大抵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来就不知自己的远祖是谁,想寻根;二是出于某种需要,想换个让自己脸上有光的祖宗。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做了大明首任皇帝后,也要追寻自己的祖上,于是便有人为他“选择”了仅早于他百余年的南宋大儒朱熹,以示其出身高贵。一次朱元璋遇上一朱姓理发匠,他劝其也认朱熹为祖先,而理发匠硬是不肯。他见一个理发匠都不肯乱认祖宗,这才打消了认朱熹为祖的念头。

而近代的袁世凯认祖的故事最具喜剧色彩。袁大总统本以“四世三公”的东汉袁安为始祖。但他当了“洪宪皇帝”后,觉得末世的袁绍、袁术兄弟都未得善终,有辱自己的面子,遂生出了另认祖宗的念头。拍马有术的张沧海“心有灵犀”,遂生“妙计”,认为袁世凯是明末清初的名将袁崇焕的后裔。于是,张沧海伪造了《袁氏世系》,编造了袁崇焕遇害后其子孙某支如何从东莞迁往河南项城的始末。


而早在隋唐帝王中就有乱认祖宗的事了。隋文帝杨坚获取帝位后,拉来汉代官至太尉、又曾有“关西孔子”、“四知太守”之令名的杨震做祖宗。

其实,昔日乱认祖宗和今天穿名牌开名车的目的相同,归根结底都是面子问题,因此,所选的祖宗一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有一位图书管理员却很荣幸,竟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他的名字李耳,另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别称——老子,有同名作品《老子》传世。

《老子》成书晚于《论语》,约于战国前期由道家后学编纂加工而成。其今存87章,上篇37章,称《道经》,下篇44篇,称《德经》,故全书又称《道德经》。

《老子》一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皆以韵文写成,引用了大量格言警句。如:"大器晚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更应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哲学思想则以“道”为核心,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先天地而生,无声无形,又其中有象,无知无欲,自然无为,却又决定着支配着万物的生存变化。

其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用之于人世社会,便产生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其所描绘的社会蓝图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此外《老子》中已包含了朴素而又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其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含有矛盾,并且会相互转化没,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世人皆谓老子为淡泊人生之代表,其实不然,其小国寡民的设想只不过是他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平静语气下暗藏着冲天牢骚。文明的进步实为一把双刃剑,福祸同至。老子过于悲观,只好虚构世外桃源,做着自己也永远不会相信的白日大梦,梦境太过唯美,便引得历代众多隐逸者逃遁者前来扣门暂住。


《老子》约五千言,文约而意丰。文约,因其是格言体。意丰,因其意玄而又玄。文短而又意玄,当然易给人以想象空间,而外国人务实,中国人好钻玄,总以为在旧纸堆里能刨出无限好处来,刨出一大堆的秘闻来,《老子》当然也就意丰了。

新旧红学诸家便争将《红楼梦》刨得一地鸡毛,然后陶醉不已,自以为其名将于红楼不朽,刘心武先生便是近年此类刨鸡毛的代表人物了。其实《老子》迷人之处在于它的朦胧,而这正是其论述析理未展开所致,此可谓弄拙而成巧。

老子其人也如其文,到处谜团。

《史记》载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人。既称李耳,为何又叫老聃,再称老子?又称孔子曾问“礼”于老子,真实否?又传其于函谷关外骑青牛飘然而去,世不知其所终,其实这只是指其生卒年成迷罢了。

道家更奉其为鼻祖,尊称其为太上老君,也就是《西游记》中常伴玉帝左右的、曾将悟空炼为火眼金睛的那位白发仙翁。

其实究其根底,其只不过是周王室的一位图书馆馆长而已,这或许是历史上关于老子的最可信的记载了。


尊敬的读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