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等于被判了死刑?乳腺癌患者薛世青告诉你,并非如此。 薛阿姨今年67岁,难以想象她已经抗癌超过30年了。1990年,35岁的薛世青首次确诊乳腺癌,从此走上了抗癌之路。抗癌的前21年,薛世青走得还算顺畅,然而,2011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让她意识到,抗癌不能掉以轻心,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医生的鼓励下,薛世青打起精神,鼓起勇气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康复护理,把癌症当做慢性病一样管理起来,癌症再也没有复发。 抗癌32年骨转移11年,薛世青将自己的“自救秘诀”分享给癌友。 一、癌症早诊早治,能少受罪36岁那年,薛世青在一次洗澡时发现自己胸前有一个小疙瘩,当时并未太在意,随后腋窝也出现肿块,严重影响到手臂活动的时候,她才到医院检查,而术中病理最终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三期,且伴有淋巴转移。 小艾划重点:
一旦确诊乳腺癌,那么就要尽快开展针对性治疗。薛世青在确诊乳腺癌后及时进行了乳腺切除手术,切除了乳房和腋下肿块,并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从而安全度过了21年。 小艾划重点:
二、乐观心态是抗癌的“好帮手”安全度过21年后,薛世青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战胜癌症。然而,2011年,在照镜子时,57岁的薛世青发现自己锁骨上鼓起一个小包,复查时,医生告知她,癌症骨转移了。薛世青十分不解,都已经挺过21年了,为什么癌细胞还是不可能“放过”她?一时间,她的情绪跌至谷底难以自拔。 此时,医生开导薛世青:癌症复发转移不代表无药可救,即便是癌症晚期,也可以通过放化疗、免疫治疗等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癌症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我们可以像慢性病一样管理癌症。 医生的话起到作用,薛世青重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再次鼓起勇气与乳腺癌抗争到底。7年里,薛世青坚持按医嘱服用治疗药物,定期复查,没有漏下过一次。 小艾划重点: 1、癌症有复发转移的风险。肿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侵犯、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骨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远处转移的一半,其他远处转移的主要部位还包括脑、肝、肺等器官。 癌转移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例如骨转移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并发症,轻者爆发剧烈疼痛,严重的可能导致截瘫。因此,癌症患者在康复期间,仍旧不可以掉以轻心,需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2、美国健康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1969年提出把癌症病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绝望期、接受期。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绝望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可能影响患者免疫力的恢复,不利于癌症治疗。 因此,正确调整心态对癌症患者来说很关键。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振奋精神、树立抗癌信心、配合医师进行治疗,保持顽强意志的患者,预后效果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吓得不知所措的病人要好得多。 三、“带瘤生存”同样有积极意义做完乳腺切除手术之后,薛世青想着只要将体内的癌细胞斩草除根,自己就没事了。当出现骨转移之后,薛阿姨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调整了自己的目标,认可与癌共存,着重提高生活质量,于是坚持服药,定期复查,获得了更长的生存期。 小艾划重点: 盲目追求癌症的根治,可能让患者掉进一个无底洞,不仅身体经不起这样那样的折腾,经济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无法支撑。而“带瘤生存”则是在患者经过抗肿瘤治疗后,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肿瘤体积经治疗缩小,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的选择。 之所以强调“带癌生存”,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而且关系到治癌出发点和观念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接受“带癌生存”,达到消除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机能状态、延长寿限的目的,比单纯消除癌肿更具意义。 作为一位抗癌28年的乳腺癌患者,薛世青的经验值得癌友们学习。目前癌症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不管是手术、药物的治疗以及全身的靶向治疗方面,技术都在不断革新且有较大突破,早晚期癌症的治愈率都有了提升。 因此,癌症可以不再是“绝症”,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患者要有科学认识,积极治疗,怀抱必胜信心。#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