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05.2022 ▽ ▽ 有了孩子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我爸妈是怎么把我带大的呢?原来竟不知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付出这么多精力,这也算是一个我成长至今的误区吧,养育所需要的耐心与毅力其实是支撑家庭稳固的基石。 不知是不是自己家孩子太特殊的原因,他一个人能消耗掉三四个成年人的心力,于是我经常在轮到我班的时候感慨育儿不易,心想为什么在这之前从未设想过养育孩子的辛苦呢?还是在听前辈们苦口婆心的倾诉时,没有真正共情到这份辛劳呢? 好像一个人的成长就是这样,不论在哪一阶段都对未来的生活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名其曰天真烂漫,实则却带着上帝视角的辛酸。如此想来,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好像缺失了一部分“社会体验”,每个人从一个阶段走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是缺失的,这种缺失主要来自于毫无防备,没有预判,就是顺其自然毫无准备的全盘接受。这也导致了我们无论最后停驻在哪里,都对眼下的境遇并不满意。 以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过渡为例,很多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自己即将涉足的领域其实是盲人摸象,这也就导致了突如其来的落差感让一部分年轻人对自己的前程大失所望。其实这并不能怪他们,因为在此之前不充分的理解和狭隘的视角势必会带来后续的怀疑,而这种阶段性的落差已经渗透在他们成长的各个阶段了。 高考后选志愿不就是如此吗?一群高三学生在长期备战的氛围里从未有过感知外界的机会,突然就被拉到专业选择这一环节,面对五花八门的学院与就业方向,没有任何参考就要被迫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往往这种时候家里长辈们的意见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可是往往这时你会发现,大家都会劝告你不要走他们的老路,这也映射了其实长辈们也经历着仓惶的人生。他们只看到了自己行业内部的压力,对其他行业却依旧保持着幻想。比如老师觉得银行职员更好,不用跟那么多孩子和家长接触,只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好;可银行职员却羡慕私企白领,有自由的工作环境和轻松的氛围;私企白领羡慕着公务员,有稳定薪资不必长期加班;公务员觉得律师更受人尊重,收入可观前途光明;律师却后悔自己当初没做老师,假期长、待遇丰厚,每天和孩子相处没有勾心斗角…… 在这样的大循环里,每个人都有不知足的情绪,可每个人都有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机会,导致问题的原因并非是我们不珍惜当下,而是对社会的全面性缺失体验,只看到了自己圈子里的冰山一角。 再次回到育儿这件事,我想或许社会可以给有生育打算的年轻人提供一项育儿体验,以育儿师助理的身份亲自参与到宝宝的养护工作中,身临其境看到有宝宝的家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虽然这会给很多年轻人带来冲击,但在经历过这次筛选之后,能继续坚持育儿想法的人才是更符合这种生活方式的,而没有选择的人也会因为经历过而更懂得珍惜眼下的生活,同时被帮助的家庭也因多了些“小帮手”而充满活力,整体提升了社会的幸福感,让不同选择的人接受当下的恩赐,从羡慕他人变为互相体谅。 尽管这个小憧憬在现实背景下无法实现,但我偶尔还是会幻想并扪心自问,如果我在选择婚姻之前有更多体验这部分生活的机会,我还会选择眼下的生活方式吗?是不是人在经历了更丰富的生活境遇后,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呢? 很多人说我们这代人选择的机会多了,可每到这时我就会感到疑惑,难到机会多了就更幸福吗?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或许对于老一辈们别无选择的人生,一条路走到黑反而多了很多坚定与执着的信念。可一旦机会多了,面对玲琅满目的选择,社会却还做不到给你提供过渡期的服务,因此你只能凭借直觉选择一条你认为正确的路。尽管这样的环境里外界给你的建议是:“年轻人不怕犯错。”可实际上社会的容错率是极低的,有时候你没有犯错的成本,只有承担选择后的一切结果,这就是我们此刻大多数年轻人面临的问题。 也许我对社会的种种小憧憬永远也没有实现的一天,但切实存在的问题却令我们几代人都生活在“唐突的选择”与“承担后果”的生活状态里。面对这样的世界规则,我们可以做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但也希望社会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比如高中生参观大学,体验各类专业课程;大学生可选择更多的实习领域,切实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内部,而不是为了一纸实习证明四处托关系;对待婚前同居行为给予更多理解,避免舆论压制女性自由;备孕夫妻可参与到育儿家庭的带娃活动中,积累经验,利用“旁观者清”梳理家庭分工……相信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人们会因为体验感的层次丰富而做出更无悔的人生选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