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付心德在医院去世,享年113岁。 他出生于清朝,经历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国时期以及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被誉为“抗战活化石”。 他是时代的见证者,亦是我们的民族抗日英雄! 图|付心德 虽然如今的他备受尊敬,但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那段日子,他却过得格外的凄楚。尤其是我国动荡的那十年,他始终生活在折磨中。 万幸他心智坚定,熬过了那段岁月,还亲眼见证了新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变化。 那么,作为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为何会如何磨难重重,甚至严重到曾被判死刑9次? 付心德出生于1900年河南项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在那个年代,生活已是不易,读书并非必备。 幸而付心德的父母认为读书识字很重要,所以将他送往村里的私塾里求学。 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付心德能在私塾里读上几年书,就已经是父母为他尽的最大努力了。 付心德28岁时,山东济南的基督传道士要开办医学院,免学费,免费教授西医。 正有学习一门手艺的想法的他,在看到医学院招生免学费后,就下定决心学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付心德从医学院毕业后会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然而变故发生了,在他29岁那年,日军在济南肆意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据统计,那段时间日军杀害的中国军民死伤竟有四千多。 他们不仅杀害普通百姓和官兵,而且连政府官员也不放过。 图|蔡公时 中国官员蔡公时先是被日军以暴虐手段割掉耳朵、挖掉鼻子后,再被他们残忍杀害。 由此可见,当时的日军是多么的猖狂。 那时候的济南城犹如炼狱,到处是枪声,也到处是惨叫的中国人,整座城市被悲伤和绝望笼罩着。 由于学校正好处于济南市中心,也就成为了日本人的目标之一。那段时间,日军三不五时就要冲进校园杀人。 付心德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日军残忍杀害,却无能为力。 他只是医学院的一名学生,那双用来拿手术刀的手毫无自保能力。 他学的是治病救人的手艺,但是却救不了这些一个接一个死去的人们。 图|济南五三惨案 既然这双手现在救不了人,那就只能先救国,再救民。 否则,国之不存,民将焉附。 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为国家和民族燃烧自己的青春。 他穿上那身军装后,身上就背负了家国的责任。 参军多年,他始终在抗战的前沿阵地。 虽然他是一名阵地医生,不像我们冲锋杀敌的战士们一样冲在最前面。但是,作为阵地医生,他也是不停地奔跑在枪林弹雨中,救治受伤的战士! 抗日战争爆发后,部队四处作战,付心德也跟着奔波不止。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诸多战役中,他都功不可没。 日军对上海蓄谋已久,上海是中国最重视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诸多西方国家的投资之地,那里有着租界和大量侨民。 日军为了让西方各国将目光从东三省转移,同时也是为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开始大规模攻打上海。 1937年8月13日,两名日本官兵故意在上海虹桥军用机场挑衅滋事。 中国卫兵劝阻无果后,只好开枪击杀。 此举正中日军下怀,他们正是故意让中国卫兵“犯错”,也好“师出有名”,攻打上海。 日军提出一个中国政府不可能答应的条件,以此光明正大出兵攻打上海,他们要求撤掉上海保卫队和防御工事。 日军的如意算盘可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国政府再不济也不能做出如此屈辱之事,如果就这么将上海拱手相让,那将是永远的污点。 而且,如此做的后果只会让日军认为中国软弱可欺,继而变本加厉。 因此,国民政府强硬拒绝了日军的要求,但这也给了日军攻打上海的理由。 8月13日时,上海江湾、闸北一带,以及上海市中心遭到日军的炮火袭击,“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图|淞沪会战经过要图 蒋介石集团也曾为了守卫上海而努力,部署了七十万兵力守卫上海。 在上海市的华德路口,中国军队第三十六师的第二一五团第二营的300多名官兵在此抗击敌人,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白刃格斗后,全体牺牲。 在守卫宝山战斗中,姚子青营的500多名官兵同样是在数次击退敌人进攻后,多数壮烈牺牲。 最后在日军的合围之下,国民党只得下令撤退。 虽然最后国民革命军撤退了,但是在作战中,他们却也是抛头颅洒热血,全力拼杀过。 虽然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没能保住上海。但是中国军人不畏强敌,自杀式的战斗震惊了全世界。 此战虽败犹荣。阵地虽然失守了,但也对敌人造成极大的打击,日军伤亡四万余人,也让日军知道“三个月灭亡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事。 图|淞沪会战 从“淞沪会战”中撤退的官兵有一部分退守南京,在日军攻打南京时,他们再次为守卫而战。 每一场战役,我们的战士都是拼尽全力,想要守住阵地,但由于敌强我弱,为了保存实力,以图日后,部队只好突围撤退。 南京失守!同时,武汉也正面临危机。 因武汉是当时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所以也是日军重点攻打的城市。 1938年6月,武汉受到日军袭击。中国军队顽强战斗,历时4个月,很大程度上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暂缓日军的侵略步伐。 在中国的抗战史中,每一场战役都是以我们的战士们的血肉为代价,才赢来了最后的胜利。 图|武汉会战 在残酷的战场上,战士们死伤无数,他们也早已做好牺牲准备,但是如果有一线机会,谁都想活下来。 所以,阵地医生的存在就是战场上伤员的希望。 这些大大小小的诸多战役中,都有付心德穿梭的身影。他虽然没有真刀真枪与敌人厮杀,但是他在战场上极大地保住了战士们的性命。 在缅北滇西战役反击战中,中国军队总计毙伤日军25000多人,守卫住了中国边界,打通了西南国际交通线。图|中国远征军 但纵观整个滇西战役,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却是格外令人痛心。 据统计,整个战役中,中国军队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 其中最惨烈、耗时最长的战役莫过于“龙陵血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中国的计划不能顺利推进,于是决定从外围攻击。 为了切断中国的国际战略物资通道,日军计划摧毁 “滇缅公路”。 1942年5月,日军从缅北攻入中国滇西地区,行军至怒江西岸,因惠通桥已被中国军队炸毁,无法渡江只好固守此地。 1944年5月,中国军队向怒江西岸日军发起反攻。 龙陵正好处于滇缅公路的芒市与松山之间,同时还是腾龙公路的岔路口。 如果中国军队拿下龙陵,那就可以随时驰援松山、平嘎、腾冲、芒市和遮放各据点。 所以,龙陵一战至关重要!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的作战部队第十一集团军,兵分三路攻向龙陵。 7月4日,付心德所在部队接到渡江攻打龙陵的命令。 图|龙陵血战 即使付心德参军多年,经历战役无数,也见惯了战场上的生死,依然被“龙陵血战”中的惨烈战斗场面所震撼。 为了战斗的胜利,我们的战士以命相搏,子弹打完了,就直接肉搏。 付心德印象最深的是在龙陵战场上带领救护队打扫战场时所看到的一幕。 当时他与87师261团的连长高介军私交最好,但是战争无情,最后他们没能一起走下战场。 在部队转入黄草坝作战时,高连长已因连年艰苦作战,积劳成疾而患有非常严重的胃病,他却仍毫不迟疑地奔上战场,在风吹坡垭口阵地上,与敌人连续周旋十多天。 在他的最后一场战斗中,他的枪里早已没了子弹,但这并非战斗的结束。没有子弹,还有人,对于我们的战士而言,他们自己就是最后的阵地,最后的武器。 高连长与仅存的那五六位战士们,皆是以近身肉搏的方式与敌人战斗到底。 战争结束后,付心德带领医护队员们打扫战场。 他看到战场上至少有80对两两互相撕咬而死的士兵。再看高连长,他的嘴里还有一只日军的耳朵。 龙陵战斗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0640人,是整个滇西抗战歼敌最多的战役。 这场战役虽然胜了,但中国军队的伤亡官兵人数却高达29803人。看着中国官兵的伤亡数量,实在令人痛心! 多年来的战争生涯令付心德对战争深恶痛绝,要不是为了抗击外敌,守卫国家和民族,他也不会走上战场。因此,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付心德便立刻提交复原申请,以少校军衔解甲归田。 从此一直留在他为之奋斗过的龙陵,在这里守着战友们,过着他们一直向往的平稳生活。 然而命运弄人,英雄却得不到应有的对待,反而是磨难重重。 在解放后,他曾九次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幸而每一次都是虚惊一场,在刑场上都被宣布无罪释放。 1969年,在付心德69岁的时候,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年近七十岁的他,竟然还要被下放到松山长岭岗进行改造。 图|付心德 这些年中,他不断徘徊在入狱和释放之中,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妻子身上。 在第九次出狱后,他想着应该可以在家好好地陪伴妻子儿女了,然而迎来的却是下放改造的结果。 他多年来遭受的一切折磨,原因就是他曾经是在国民党的军队里任职军医。原本以为这段抗日战争的战场生涯是他保家卫国的功勋,谁承想反而成了他的“罪过”。 原本从抗日战场上下来的人,应该得到善待,不求大富大贵,至少也该过上安稳的生活,谁知付心德的生活只有艰苦和波折。 直到四年后,风波平息,付心德才终于可以回家,过上他心心念念的普通日子。 回家后的他再次捡起老本行,当一名乡村医生,政府也给他补发了行医资格证。 善良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品质。尽管他们家庭生活也很困难,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帮助别人的脚步。 一般来找他看病的都是那些交不起医药费的穷苦人家,甚至连绝症病人都有,大病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药物治疗,也需要花费更大的心思。 但是付心德给人看病却是分毫不取。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免费给病人药,那些药大多数是他辛辛苦苦上山采摘回来的。 他多年行医,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医者仁心”了。 在付心德这一辈子中,最幸运的应该是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并且相守一世了吧!在那些最艰难的岁月里,幸好妻子没有放弃他,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勇气。 在龙陵复员后,付心德与一名叫李竹芝的姑娘一见钟情。 两人年纪整整相差了二十岁,但是在爱情面前,年龄并不是问题。李竹芝是一位勇敢的姑娘,她深深地被这位抗日英雄所打动,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 婚后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一共孕育了六男一女七个孩子。在生老七的时候,李竹芝最遭罪,不仅身体因生产瘫痪,而且因无力照顾,孩子也送了人,身心皆受折磨。 短暂的甜蜜过后却是更加痛苦的分离,但却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感情。 在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李竹芝默默地撑起家庭的重任,一边照顾孩子们,一边等待付心德回来。 图|付心德与妻子 一个女人带着六个半大的孩子,而且还怀着身孕,不用想也知道生活多么困难。但李竹芝都坚持过来了,毫无怨言,也从不抱怨。 在付心德被下放期间,他们最小的孩子出生了。但可能是因为孕期营养不够,生产时格外凶险,孩子虽然顺利出生了,但是李竹芝的下肢却瘫痪了。 当时付心德还在改造,李竹芝自己又瘫痪,其他孩子们还小,无奈之下李竹芝只好把孩子送人抚养。 幸而付心德回来后重新将孩子找了回来,否则这将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伤痛。 美好的爱情总是会令人坚强。在李竹芝瘫痪后,仍然十分牵挂在农场的付心德,于是让孩子们用床板抬着她,一步一步的走上长岭岗。 几个半大的孩子,用床板抬着一个瘫痪的人,这画面怎么看都令人心酸不已。付心德自是不必说,他满眼愧疚地看着妻子和孩子们,深感无力。 好在黑暗总会过去,黎明总会到来。 事件平息后,付心德终于回家与妻子儿女相团聚。这些年,他亏欠他们良多,只能在后面的日子里,好好地补偿他们。 回家之后,付心德自己上山采药,将瘫痪的妻子一点点地治好。这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正如付心德儿媳妇所说:“这可能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在付心德这一辈子中,最骄傲的就是当年参加了抗日战争,为国家和民族做了贡献。 他说:“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作为一介草民挺身而出,抗击日寇。仅此一举,人生足矣。” 但是特殊时期,他却因自己曾做过的最自豪的事情,几经生死,这不仅是对他生命的威胁,更是对他那段时光的不认可。 因此,当国家将他们这一批抗战老人列为国家保障条例中时,他不禁滴下泪水。 他终于等到了国家对他们的认可。 他虽然不求名利,但那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热爱和守卫的证据,他不在乎这些年来遭受的一切苦难,却无法接受自己的爱国之心、爱国之举被否定。 幸而国家没有忘了这些老兵曾经的贡献,没有忽视他们的存在,给了他们肯定。 图|付心德与龙陵老兵雕塑 2013年9月21日,付老与世长辞,享年113岁。 细数他这一生的经历,颇为传奇。从农民家庭的孩子到医生,再到抗战英雄,其后更是九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虽然波折不断,但幸运的是他还能有着健康的身体,过着安稳的晚年生活。 不管什么时候,抗战老兵都不应该被遗忘。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为了后世子孙的安稳和平,挺身而出,为守护而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们不曾退缩;面对可能是死亡的战场,他们义无反顾。 在那个积弱积贫的年代,我们的武器兵力皆不如人,我们的胜利更多的是靠“人轮战”。一波战士冲上去,倒下后,另一波战士接着往上冲。那时候的他们未曾想过,脱下那身军装后,他们会是如何。 他们只为了心中的信仰战斗,不在乎名义,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他们的存在和贡献。 任何为国家、为人民的英雄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待遇,也应该被永远铭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