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永仙: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批评和赏识教育的思考

 昵称15221501 2022-11-05 发布于湖北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  向永仙   邮编:444324   

      摘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教师学会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多点赏识和微笑,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在对差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要用爱心、耐心、诚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教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而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差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是会取得好的收效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赏识教育   微笑教育   管理质量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小学班主任主要负责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包括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规章制度方面等等。介于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很多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都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培养。小学阶段的班主任不同于普通的任课教师,普通的任课教师只是负责本门课程的讲授和学生学习。但是,班主任还要负责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恰当的方式和方法。

        一、在批评中巧妙运用赏识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事物总是辨证的。直来直去,直言不讳形容一个人心底坦荡,待人真诚,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优点,即使对对方有所冒犯,也会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得到谅解。可直言并非处处适用,事事可行,如在批评的时候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产生。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1.先表扬,后批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尤其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

  2.批评要讲究艺术。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当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教师应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调动学生改进错误的热情 

  1.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教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2.建议性的批评。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教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教师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即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3.做好铺垫的批评。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4.暗示性的批评。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教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如我班的学习委员小聪一向表现不错,但在一节语文课讨论时,却与好友高声谈笑,其行为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于是,笔者在他到办公室领取作业本时顺便暗示他,作为班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同学们的榜样。这样点到为止,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不注意场合而乱批评一通,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的批评。中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的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徒费口舌,教师不妨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往往使学生乐意接受。应该指出,教师应有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的胸怀,把自己的光和热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能厚此薄彼。对学生的缺点,不论是好学生或是后进生都不应偏袒,要一视同仁,公平相待。

   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班级都有差生,批评是不够的,一定要表扬,赏识差生,抓住他们的优点。

  赏识教育转化差生,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三、班主任在转化差生中巧妙渗透赏识教育,让差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1.赏识差生的开始一一寻找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笔者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差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谈心。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曾经教过一个双差生,名叫刘东,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种小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迟到、不写作业等违规行为,导致班里五项评比的成绩很差夺得学校流动红旗,同学们对他恨之入骨。找刘东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等着挨批,我对他说刘东,坐下来,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新当你们的班主任,对同学们还不了解。你告诉老师你身上有什么优点?”“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英英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刘东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采: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刘东因为成绩不好,'人长得肥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骂他是大笨猪,他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违反纪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动红旗来报复同学。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  

   3.赏识差生的目的一一为差生重塑形象。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刘东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刘东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总而言之, 没有爱就没有教,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班主任教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黄颜庆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8(01)

        [2]冯月贤 赏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石[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7(Z2)

        [3]郑永根 学会赏识和微笑——论小学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8)

        [4]袁红晶 浅议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