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歌赋之天星十二穴》||天星十二穴精彩回顾(三)

 科keke 2022-11-06 发布于广东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图片

附:天星十二穴精彩回顾(三)

足三里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膝眼周围有阳陵泉,足三里,胆囊穴,阑尾穴。针刺足三里下去,可加强胃,胆囊的蠕动力,治疗胆结石,胃息肉,慢性阑尾炎等重要的穴位在筋与筋之间,藏在缝里。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胃中寒,表现为口泛清水。而诸症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因而得知,流的眼泪为清,鼻涕为清,口水为清,白带为清等,皆可艾灸足三里。

案例:病人耳朵流脓水,水为清澈。流了两个多月久,艾灸足三里,收水便好。因脾虚则九窍不利,足三里是土经土穴,能治水。

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出门在外,容易水土不服。足三里相当于藿香正气口服液,专治水土不服引起的上吐下泻。腿肿,走路膝盖酸。主治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伤寒赢瘦损气蛊及诸般

容易受风感冒,身体比较瘦弱虚损。足三里为万能补益穴,专治五劳七伤,腹满不能饮食。蛊:虫在器皿里头。生水误饮,饮食不节,腹中消化不良,水分不可以排泄,如肝硬化腹水,取足三里,即是木克土之理。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三旬过后,有衰老的迹象,眼开始花。常按足三里,可使眼睛明亮,手灵活,四肢矫健。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审的,一语中的。意指选穴要精准,刺络有深度,力量要渗透。

图片

注解

别名:下凌穴

特效穴: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四总穴之一。

定位:膝下三寸,犊鼻下三寸。

穴解:

1、由于此穴定位于膝下三寸

2、此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里”字含宽广之意。

古代“井田制”九百亩为一方里,故以足三里寓其治病范围广泛。

功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之功能。

主治:胃肠病症、下肢痿症、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症。

图片

文献记载:

1.《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

2.《千金翼方》认为足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腹中雷鸣。

3.《针灸大成》又云其:主胃中寒,大便不通。

4.《灵枢.回时气篇》: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三里。

5.《针灸大成.治症总要》: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

6.《医宗金鉴·三里发》:“三里发肿牛眼形,膝眼之下冷痛凝,劳力伤筋兼胃热,肿色青黑紫血脓”。

7.《外台名堂云》: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三里乃年过三十后眼花的艾灸要穴。三里乃年过三十后眼花的艾灸要穴。

8.华佗用足三里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南北朝时刘宋医家秦承祖云其:“诸病皆知”。

9.民间流传“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

10.俗语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图片

现代研究:

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及分泌的功能有明显调节作用,能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奋的胃运动减弱,足三里也对胃蠕动加强、胃液分泌有影响。

医案:

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若是耶?”满平笑而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