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有脱稿意识。脱稿讲话,就像用键盘盲打,是需要练习的,刚开始会慢、不舒服,但如果不练习,速度永远提不起来。当众讲话也是一样,稿子就像是游泳圈,如果不早点把游泳圈扔掉,这辈子都很难体会畅游的感觉。瓶颈如果不突破,水平永远上不来。当众讲话最大的瓶颈就是从有稿到脱稿。有一点要注意,“脱稿”不是“无稿”,所有的当众讲话都要准备讲稿,只是讲的时候不要依赖稿子,更不能念稿。大师讲话云淡风轻、妙语连珠,好像脱口而出,其实是有准备的,我们只看到鸭子在水上悠然的飘,往往看不到水下鸭掌在奋力的拨。要想脱稿,临时抱佛脚是很难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脱稿很容易出现遗忘,忘了的话怎么办?脑子里得有啊!倪萍回到家乡威海参加春节晚会,几次彩排主持词讲得都不一样,但表达的意思都一样,而另一位主持人每次都是一字不差背稿子,水平高下,肉眼可辨。脱稿不是不拿稿子,只是不要拿逐字稿,而是准备一份简要的提纲和关键字,如果卡壳想不起来,可随时扫一眼,用提纲帮助记忆。电视上,很多政界领袖讲话看起来好像是全脱稿,实际上不是。通常他们面前有块提示板,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是块透明的玻璃,但从讲话者的角度能看到板上的字,那就是他们的提词器。美国总统讲话时一会儿往左看,一会儿往右看,为何不往前看?因为左右两边都有提词器,前面没有。脱稿的好处是能用口头语言(自然语言)来表达。书面语和口头语有很大区别,稿子是书面语,即使背出来,生硬感也很强;而讲话要有亲和力,要用自然语言。在书面语中,啰嗦是要不得的;而在口头讲话中,啰嗦是必要的,是为了多给听众理解的时间,让其听明白。一场讲话听下来感觉如沐春风,但把讲话稿转成文字,却发现啰里啰嗦,就是这个道理。庄重场合要拿稿,以示重视。一上来就把气氛搞得很好,最后他说:“我们有一个新规定,要求一般的讲话不要念稿子,我这个人原来就怕念稿子。但是这个场合不念稿子还是挺危险的,加上前面那些人再一捧,我下不来了,所以就没念稿子。瞧,稿子在这呢!”为什么最后要把稿子拿出来?就是告诉大家:我说的这些话不是随便说的,是有准备的,只是没有照着念而已。不念稿,视线自然会从纸上挪出来,挪出来不是望天,而是要挪到听众身上,就是要有眼神交流。不要指望所有人都会认真听,不必、亦无需取悦所有人,有些人可能在看手机,看手机也未必是不爱听你的话,而可能是他有工作要处理。有些人可能两手交叉在胸前,一副专挑毛病的神态,或者走神想自己的事情。这些人可以忽略,而只寻找友好眼神,看谁在认真听,就看着他,也给自己增加信心。关注认真听的人,也不要死盯着看。有研究显示,看一个听众的时长以3-4个心跳为宜,每3-4个心跳就开始换视线。当然未必要现场计数,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了。小孩上台表演往往很机械,手势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显得很僵硬。我们当众讲话的时候要用手势,但不能像孩子,也没必要提前设计。不过要有“手势意识”,动一动就比不动好,有意识的练习效果会更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眼睛喜欢看动的东西,视线会跟着动的东西走,手势是动的,就能吸引人的视线,讲话加上手势就更吸引人,这是手势的价值所在。如果初次当众讲话不会用手势,感觉手足无措,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十指相抵,置于胸前,这样会有一种稳定感。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大人物用这种方法,比如杨振宁博士。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手里握笔或纸,这样会更自然。比如讲座结束后总结,有时是站着,我通常手里会拿张纸,另一只手可以搭在拿纸手的手腕下。讲话投入之后就会自然而然,不需要设计了。人总是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一定会有一个过程。以上是当众讲话的基本点:讲得稳。做到了讲得稳,当众讲话就能得60分了。如果还想进阶怎么办?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