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浦乡:一路落花映残月 [漳浦古楼堡探察记(5)]

 慕尼黑雨后斜阳 2022-11-06 发布于山东

除了个别,整体上说,南浦乡看了个一路寂寞,最可看的 “南浦楼”却无端漏掉——行前整理资料时看岔了行,就这么在眼皮子底下跳了格。

偏偏,这座土楼又是座四层的双圈楼,且列入县文物保护点,想必保护状态应不错,无奈一叹。

南浦乡位于漳浦西北,史上,行政区划屡有变更,民国时期属南靖,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方重归漳浦。乡境东、北、西三面为山峦密林所围,乡民多沿南溪濒水而居。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匪患袭扰的强烈防范戒备意识,促成带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土楼民居应运而生。

怎奈,时过境迁,一路察访下来,不胜唏嘘。

碧鹤楼

碧鹤楼,位于南浦乡南浦村山后自然村村口,濒临公路,平面圆形,直径33米,二层,楼内环状隔为12户,每户占一个开间的通廊,廊后则将扇形的开间一分为二,隔为进深7米,看上去稍嫌狭长的两间楼屋。

楼门南向,门厅兼作楼梯间。

    

停车下来,当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丁点儿如它名字“碧鹤”那般的诗意。涌入眼帘的是一丘砾土,半边残厦,我绕过楼外搭建房,先发现的不是楼门,而是一个豁口。

在这个截面,可以看到它的墙基由南溪特有的大鹅卵石垒砌,其上为生土夯筑,层理清晰。甚而明显可以看出整个圆楼划分十二等份后,其外廊略呈十二角形的折角。

同时,还能看出,外墙曾经垮塌,后以型砖补砌墙体,证明在彻底废弃之前,楼内居民做出过相应的维修改建努力,也证明生土夯筑显然无法与三合土夯筑质量同日而语。

  

  

从外墙豁口穿堂而过来至楼内,更是一片杂乱荒芜,后期增建的坡道踏步,天井增建房屋倒塌后的残墙,等等乱象不一而足。

  

  

内通廊檐柱原为木构,现为后期替代之砖柱。

  

整片倒塌的一面,就是刚才在路边看到的那一丘砾土。

  

楼门在南侧,由两层石材砌筑,其中内层券顶,外层平顶。除券顶外,门框、门槛均用整石,材径硕大厚实且雕琢工整,砌筑工艺精细,接缝细小,令人咂舌称赞,乃为此楼一大闪光点。

  

  

  

该楼建于清代,因门额早年塌落,说是被人拿去砌了猪圈,不知上面可曾镌有纪年。

  

后坑村酆墓、祠

后坑村为许氏族人聚居的村落。在漳浦,许氏可谓不同凡响。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闽粤交界山区土著部落暴发“啸乱”,唐高宗加封左中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领府兵五十八姓计3600人入闽平叛。后陈政病故,其子陈元光代之。经数年征讨,终平定一方。

为保长治久安,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于泉(州)潮(州)间置漳州府及漳浦县,即在武周七闽之地基础上,再增漳州一州,史称“周官七闽,宜增为八”。垂拱四年获准,是为“八闽”之始。初时,府、县治设于漳浦县南梁山之麓。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府、县治迁至现漳浦县城。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府治迁至漳州,县治不变。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怀化大将军陈元光领兵讨伐潮州寇匪,不幸战死,追赠临漳郡侯,谥“忠毅”。百姓纷纷设庙祀之,蔚成地方信仰。后,历代朝廷多次对其追赠封号,至清乾隆朝,追封其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威望至达鼎盛。

陈政、陈元光父子统领入闽的五十八姓3600名河南固始将士,则驻扎繁衍,成为众多漳州客籍居民之始祖。

其中,“开漳圣王”陈元光副将、宣威将军许天正,亦为随父许陶入闽的固始父子兵中一支,后亦根扎八闽,开枝散叶,裔孙遍及漳州,明成化年间,自马坪田源(今龙海程溪)迁至锦田内洋(今漳浦后坑一带)的许氏即是一支。

再传至许酆时,膝下育有八子,成方圆一大家族,且富甲一方。先后建造土楼九座,后坑慎德楼、顺德楼即为第一及第九座,惜今已皆不存。

土楼虽不存,但经路边水产店热心小老板推荐,就近寻访酆墓、祠,也是一得。

  

  

  

碑文“皇清待赠文林郎西畿许公 太孺人孝肃余氏墓

上款“峕雍正已酉年”,下款“黄钟吉旦立石”

雍正已酉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积庆楼

前后厝村亦为前述许氏村落之一,积庆楼乃酆所建九楼之一,现仅存一片废墟,尚可见一段残墙。

  

  

掷石楼

掷石村曾为中西林场所辖,现归南浦乡。估计数据上传有误,导航语音提示我掉头折返数次,后自作主张果断拐进一木材加工厂模样的作坊,旁侧还有一卫生所。停车打探,正是掷石村。

进村时,恰遇一位现居县城回娘家的大姐,热情带路,顺利抵达土楼前。

  

楼为平面圆形,直径25米,高三层,内通廊式。底层下部用乱石砌筑约1米墙基,其上为三合土夯筑,墙厚1米,往上逐层收分。

底层不辟窗,二层除楼门正上方辟一稍大直棂窗外,其他隔间间或辟一无棂长方形小窗,三层各间均辟一大形方窗。

  

  

楼内房屋早年坍塌,后曾复建为二层,久之又被废弃,今仅剩一圈外墙,长满竹林灌木,环状开间情况不明。其实,若当时能逐一数点三层大窗,其数量似应等同开间数,但当时未曾顾及。

楼门西向,三层砌筑,皆为平顶,用材与后山“碧鹤楼”如出一辙,石料硕大厚实工整,门框门楣门槛皆为整石。

  

  

相传清雍乾年间,掷石村中曾有一许氏族人入宫当差,颇有权势。所以,该村乾隆年间曾经繁盛过,该楼风格也与域内其他乾隆年间所造土楼极为近似,故断为清乾隆年间建造。

  

  

中径楼

中径村现已纳入朝阳水库库区,打探老乡,土楼早已拆除,路边可见一片施工人员停放摩托车的场地,即为原址。

内窟楼

按导航行至内窟村,遇三岔路口,走右侧陡坡上去,感觉不对,忙退回来行至坡下,经询问,平路左手边陡坡上去即是内窟楼。公路再往里,还有若干漳浦所属小村庄,刚才驶错退回的那个坡路,前行3公里即入平和县境。

内窟楼为单圈圆形土楼,相传也是许酆许湛官所建九楼之一,墙基以南溪盛产硕大鹅卵石砌就,墙厚目测当在1.5米以上。

  

楼内直径20米开外,原隔12间,现皆已不存,改建戏台一座,颇像一个露天会场。

  

  

  

尽管土楼稍嫌简陋,但门楼尤其门框用材亦算考究,条石径大厚实,凿制平整,楼门券顶,特别是还有门簪两枚,在南浦一带土楼似是独见。

  

  

  

  访于2021年4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