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魏国继五次河西之战后,还发生过哪些主要战役?发生在哪?参战国都是哪些国家?
一、第一次合纵伐秦之战 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合纵伐秦,逼近函谷关。秦军开关迎战,樗里疾主动出击,盯着楚军打,楚怀王怯场退兵,五国联军败走。 二、第二次合纵伐秦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率齐、魏、韩三国联军合纵攻秦,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割地救和。这是战国二百年历史上,唯一一次东方诸侯攻破秦国函谷关,因孟尝君发动此次合纵攻秦的目的是为泄私愤,为防止魏、韩壮大,选择了撒军。 三、伊阙之战公元前294年,秦将白起在攻占韩国新城后,韩国向魏国求援,魏国派公孙喜支援韩国,韩、魏联军24万与秦将白起率领的10万秦军在伊阙对峙。秦军利用韩、魏两军惧怕秦军都想让对方先战的心理,先突袭实力较弱的魏军,打败魏军后直攻韩军,大败韩、魏联军,全歼24万联军,俘虏了公孙喜。 四、第三次合纵伐秦 公元前287年,赵国李兑率齐、赵、魏、韩、燕五国合纵伐秦,联军进军到荥阳、成皋后,相互观望,都不肯率先发起进攻。秦国为破坏合纵联盟,主动取消帝号,将之前占领的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于是联军撤军。这也是二百多年战国历史上,合纵联盟唯一一次不战而屈秦军。 五、第四次合纵伐秦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率魏、韩、赵、燕、楚五国联军合纵伐秦,在魏国打败秦将蒙骜,一路追击秦军,蒙骜收拢秦军直接退守函谷关,五国联军收兵。 六、第五次合纵伐秦 公元前241年,春申君率赵、楚、魏、燕、韩五国联军合纵攻秦,联军绕过函谷关和潼关。直奔咸阳。吕不韦率秦军出咸阳迎战,两军在蕞城相拒,吕不韦一封书信吓得春申君直接逃跑,于是合纵大军撤军。 七、秦灭魏之战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王翦之子)趁魏军主力在黄河以北防御秦军时,率军绕过楚国,从南边攻入魏国并迅速包围了魏都大梁,并封锁了黄河使北边的魏军无法南下救援。王贲久攻大梁未能攻破,便引黄河和鸿沟之水淹没大梁城,俘虏了魏王假,灭了魏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