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正经唐史——女主临朝(167)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景龙四年(710年)正月,吐蕃的迎亲使团已经在长安待了几个月,该玩的玩了,该吃的也吃了,该赛的也赛了,到了该干正事儿——娶媳妇的时候了

二十七日,李显冒着寒冷的西北风,亲自将金城公主送到长安城外。他对这个养女感情很深,一送又送到了西边的始平县(陕西兴平)。想到闺女要永远地离开自己了,李显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握着金城公主的手,久久不肯放开,金城公主也趴在李显的肩头上,哭的稀里哗啦,爷儿两个相对唏嘘,洒泪作别(悲泣歔欷久之)。

为了纪念这一天,李显将始平县改为了金城县,还下令免除当地百姓的徭役一年。

随后,金城公主便在使臣杨矩的护送下,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路线,千里迢迢抵达了吐蕃。

跟文成公主那次一样,吐蕃人对金城公主的到来也很重视,派人在进藏的路上铺好了路,并在逻些(拉萨)为她专门营建了一座宫殿。同样跟文成公主入藏一样,金城公主这次也带去了大批工匠、技术和书籍,为吐蕃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她还向朝廷写信,要求送来《毛诗》、《礼记》和《左传》等史书经典。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吐蕃开始模仿中原建立了修史制度,并出现了第一批官修史书。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敦煌古藏文史书和南疆的吐蕃文书, 就是那时候记录的,也是迄今可见的最早用纸笔记录下来的西藏史书籍。

延至今天,唐朝和吐蕃的战和早已成为了历史,但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的事迹,对汉藏友谊做出的贡献,却永远不会为后人忘记。

[167]

皇帝的爱好

李显的两件功绩讲完了,确实很大,不服不行。但是某位伟大的哲学家教导过我们,看问题的时候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而李显的这个功绩很明显属于次要方面,剩下的主要方面,我们还要继续批判。

他有很多不务正业的爱好。

首先,他喜欢“杖击”,所谓杖击并不是打人的意思,而是一项体育运动,从史书上的描述来看,应该比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或者说不骑马的马球。皇帝的工作也很辛苦,业余时间搞搞体育运动倒也没什么,但李显对这个显然太过痴迷了,隔三差五就打几杆不说,还鼓励大家陪他一起玩,这就引的朝野上下竞相为乐,形成了很不好的风气。有的人为了讨好他,甚至把油洒在地面上来建球场(这样不起灰尘),这就是极大的挥霍浪费了。而产生这种浪费的现象,李显这个当皇帝的应该负责。

其次,他喜欢看表演。所谓看表演也不是看戏台上的表演,那不新鲜,而是他在宫中独创的角色扮演,估计有点类似现在的情景剧。他让宫女们假扮成小商贩,让大臣假扮成客人买东西,而且两拨人一定要讨价还价,不能敷衍。这样一来,后宫一下子就成了吵吵嚷嚷的菜市场,变得和外面的坊肆没有区别,而李显和韦后等人就在旁边看着,乐的前俯后仰。

生不逢时啊。如果生在现代,李显去当一个金牌制片人或是大导演应该毫无压力也用不着干皇帝这种辛苦又招黑的职业了。

再次,李显喜欢玩。他的玩当然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玩,而是变着花样儿的玩。比如赏花(景龙四年三月丙辰,游宴桃花园)、采摘(夏四月丁亥,上游樱桃园,引中书门下五品已上诸司长官学士等入芳林园尝樱桃,便令马上口摘,置酒为乐)、划船等等,更有一次,还在宫中举办了拔河比赛,他点名让三品以上的官员参加,然后分成两队开练。一般来说,能当到三品大员的人年纪都不会太小,其中的韦巨源和唐休璟更是老迈,两人一个七十九,一个八十,这老胳膊老腿哪经得起这么剧烈的运动,结果拔河开始后,两人都双双拽着绳子扑倒在地,很久很久都爬不起来,而李显韦后则在一旁拍着手,乐得哈哈大笑。

类似的事迹还有多,受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由此可以看到,这位仁兄实在是个很荒唐的皇帝,简直可以说望之不似人君”。

当然了,这些事迹我们看起来很好笑,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就是这么一个荒唐的人在主宰着天下人的命运,可能就没那么好笑了。

在李显的“治理”下,朝政的黑暗局面仍在继续,身边的人都在贪赃枉法,大捞特捞,其中他的后妃(包括但不限于韦后、上官婉儿)、子女(包括但不限于安乐公主),宠臣(包括但不限于宗楚客、纪处讷、崔湜、郑愔...)都放开了手脚,为了钱可以让任何人升到任何官位。

当时的政坛上可以说是政出自多门,上官婉儿收了钱可以给你一个官儿,安乐公主收了钱可以再另一个人同样的官,宗楚客、崔湜这帮人收了钱,还可以给其他更多的人一个同样的官儿。

于是朝中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景象。朝廷似乎每时每刻都在选拔官员,但好像怎么选拔都选不完。于是宰相、御史、员外(正额以外的官员)等等都开始了井喷式的大爆发,以至于很多人上班的时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被时人形象的称为“三无坐处”。这意思就跟现在的三无产品差不多。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收钱买官买来的毕竟还是个官儿,三无产品毕竟也是个产品。但有的时候,有些人花钱买的官儿,其实连个官儿都不是。

因为那根本没有法律效力。这样的现象在后妃公主中比较常见。那时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等人都给买官设定了起步价,只要送足三十万就可以答应你的请托,具体要什么职务,再按照超出的数额安排。

可是这些后妃固然权势很大,毕竟不是朝中大臣,不能掌管中书省、门下省等决策部门,也不能指挥吏部这样的组织部门,有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她们就会直接去找李显,让他绕过这些部门下达直接命令。而我们讲过,不经中书门下的敕令是不能称为敕令的,且不说没有法律效力,就是连格式都不一样。这些命令一般由墨笔而不是朱笔起草的,交由外朝执行的时候也不能走正门,而要从侧门递交。

所以这些官员也得到了一个形象的称呼——墨敕斜封。

意思就是你这个官当的不正式,不正式的玩意儿自然会被人讥笑看轻。

当时吏部有一个非常正的官员叫李朝隐,据说光他一个人就前后阻止了一千四百多名“墨敕斜封”官员的任命。李朝隐毕竟只是一个人,就是阻止也只能阻止一小部分,那些没有被阻止的数量,大家就想想吧,冰山一角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