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辈们的“一带一路”

 松滋新镇 2022-11-08 发布于湖北

金松滋·新诗城 

父辈们的“一带一路”

从高空俯看金松大地

洈水大坝就像绿色的彩带

挽起一湖蓝水

焦柳铁路如巨龙

纵贯而来 连通京广

这就是父辈们用青春和生命

开辟的“一带一路”

披星戴月上洈水

沿着太阳坠落的地方

一辆辆独轮车  装着破旧的棉絮

推着全家人的期待

翻过九九八十一道夜景

80公里的路程

是蜿蜒曲折的火把和杂乱的乡音

掩映着道路凸凹的印痕

上世纪60年代的沸腾

完全可以把黑夜撒得支离破碎

走过一道道荒凉的小山冈

寒流停留在结冰的小沟里

掸尽一身风尘

永远记得那年那月

父亲和众乡亲在亚洲第一人工大坝

划出了一道道弧线

那路时高时低

热汗化作风雨

那车穿流不息

激情伴着险情

筑坝防涝减灾

恩泽子孙后代

青春涌动在焦柳铁路

从杨家垴过长江

到枝江七星台

穿过万城  到当阳

以连为单位的基干民兵

徒步寒风凛冽的百余公路旅途

带着铁锹  十字镐  手推车

带着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

带着能吃饱肚子还能赚点点碎银子的憧憬

安营扎寨在当阳淯溪镇

上级领导说

这是通往北京的第一条铁路

也是为国争光的一条铁路

劈山凿石  穿洞架桥

红旗招展  标语鲜红

车轮滚滚  人声鼎沸

干的土方活  打的政治仗

不怕苦   不怕寒

提前修通焦柳铁路

头顶星星回到简易工棚

感觉萝卜白菜的神仙汤味道鲜美

连长又一次通知    说有文艺演传队来慰问

让夜色中的山川阡陌  村庄田野

瞬间碰发出各种画面的欢笑声

1969年冬季  那时  那刻

参加焦柳铁路的建设者们

我的父辈们

我该如何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该如何向你们表示炽热的情怀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彭昌义

名誉主编:覃章海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谢    军    

编       辑:邓呈静    邓国华

编      审:胡文泉

文学总监:张圣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