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念前辈吴逢吉

 singer0852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崔琦

我从小爱好曲艺,几十年来,给予我教诲的师长有很多,比如启蒙老师李作霖先生、三弦师父徐华宝先生、快板师父高凤山先生,还有我的义父——西河大鼓和评书名家马连登先生,以及侯宝林、张喜林、王决、赵玉明、穆海亭、王芝兰等前辈名家。曲艺票友中也有一些前辈对我有过影响和帮助,比如王辅仁先生、刘人文先生、何志臣先生、吴逢吉先生等。

吴逢吉先生(1921-1989)住在厂桥,是离我家最近的一位票友,我叫怹叔。由于爱好和志趣相投,我和吴先生成了忘年交。吴先生退休前在中国书店工作,搞美工,擅书法;如今人们知道我在书法上师承启功先生,但那是二十岁以后的事,此前正是受吴先生的影响,我才爱上了书法。吴先生的字比较清秀,类似潘龄皋的风格。

在众多曲艺门类中,吴先生独爱单弦、岔曲,能唱、能弹、能写。传统岔曲中有三段《风雨归舟》,即《卸职入深山》《疾风骤至》《过山林》,吴先生又另外创作了十二段,分别用与以上唱词不同的辙口,使《风雨归舟》占全了十三道大辙和“小人辰儿”“小言前儿”两道小辙,真可谓用心良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吴先生还写过不少赞北京八角鼓票友的岔曲,试举《赞黄荣培》一例:“荣氏门徒第一位,单弦名票黄荣培。多年来,苦心学练,深入体会,练就了音韵委婉绕梁而回(过板)。票界中无不称赞,有口皆碑。继承了荣派稍(卧牛)稍有发挥,平稳老练实可贵,单弦演唱他夺魁。”

除了单弦、岔曲的创作,吴先生最有成就的爱好是曲词的收藏。1963年,他将自己手抄的岔曲卡片借给单弦名票高吟先生,高先生连抄几天几夜,兴奋之余,创作了一段岔曲《谢知己》以示感谢:“癸卯除夕,保卫当值。四夜三日独自连续,真乃是抄录佳句美良期(过板)。解寂寞,独守孤灯把良篇理,爱不释手慰心期,选择片片百念一,日以继夜费心机,真可喜踏破铁鞋(卧牛)无处觅,今朝得来谢知己,当感念,知音良友吴逢吉。”与吴先生交往多年,受他影响,我除了学弹三弦,也学着写岔曲、写书法,与此同时开始搜集单弦、岔曲的曲词资料。

后来,扫“四旧”之风愈演愈烈,吴先生也受到冲击。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月黑风高夜已深,我刚躺下,似乎听到有敲门声。披衣下地开门一看,原来是吴先生的夫人戴素云。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吴先生的夫人性格内向,平素少言寡语,深夜来访,必有要事。我惊诧地说:“婶儿,您……”吴婶左右看看,见胡同里一个行人也没有,便低声对我说:“我不进去了,你吴叔怕这些东西保不住,让我给你送来,千万小心。”说罢,她将一个沉甸甸的蓝布包袱交给我,转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我回屋急忙打开包袱,发现全是吴先生手抄的唱词,清点一下,岔曲有五六百段,单弦有近千段,其中还包括《武十回》《鲁十回》这样难得的资料!尽管加倍小心,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单位派人将这些藏本抄走,还给我办了二十六天“学习班”……所幸后来这些被抄走的藏本又如数还给我,使我大喜过望!

退休后有些闲暇,我从这些藏本中选了四百首岔曲,编了一本《传统岔曲集》,自费刊印四百册,分送业内外喜爱岔曲的朋友。至于单弦那部分,因为数量比较大,我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只是默默保存着。

几年前我偶然发现,这些手抄的词本已有部分受潮,也有整页墨水笔迹褪色以致无法辨认,我很担心。我想,当初吴先生冒着风险把这些东西传给我,而我也已年逾古稀,得想法子往下传,传给谁呢?我想到了王玥波,我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认识他,是看着他长起来的,对他比较了解。他懂曲艺、爱曲艺,还有江湖正气,是我喜欢并且信得过的一个晚辈。

果然,把这些藏本交给王玥波后,很快就有了回音:曲艺爱好者王寯亮先生愿意将其制作成四册一套的《吴逢吉先生藏曲词集》,由王寯亮、王玥波、联珠快书名宿章学楷先生和我来保存。此事让我特别欣慰,这不仅使这些宝贵的资料不至于失传,也可以告慰吴逢吉先生的在天之灵,了却了埋藏在我心中多年的一桩夙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