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头大超预期!

 投研帮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今天先继续给大家更新重点公司的财报。

【派能科技】

6月初就聊过储能的投资逻辑,参见这篇文章:《未来几年增速最高的赛道之一》

中报显示公司,H1收入18.54亿元,同比+172%,扣非净利2.65亿元,同比79%。其中Q2收入10.39亿元,同比145%,扣非净利1.66亿元,同比83%。

上半年公司出货1.2GWh,同比+145.5%,二季度实现销量0.64GWh,同比增长109%,环比增长13%。

按收入计算,2022Q2均价为1.62元/Wh,较2021Q4提升21%,较2022Q1提升13%,此外预计汇率贬值也对价格有积极影响。

这一点也验证了海外户用储能是有一定的溢价能力的,派能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慢慢提价,跟经营数据大概能对应上。

从GWh净利来看,2022Q2为2.5亿元,若加回约0.34亿元的股份支付,则经营性的GWh净利达到3.1亿元,恢复至2021H1的水平。

这个单GWh的净利润,就是派能的核心经营数据,因为产能规划是有时间表的,今年大概3GWh,明年规划产能有7GWh。

保守一点算,今年出货量2.5GWh左右,明年出货量6~6.5GWh左右(经验是绝大部分公司的实际产能都会略低于规划产能),今年利润大概在7.5亿,明年在18~19.5亿左右,当前市值是700亿。

这是根据当期数据静态推导出来的,后续跟踪的重点是碳酸锂价格,公司毛利率变化,以及产能落地情况。

海外户用储能不愧是今年的最牛赛道,大写的服。

【立讯精密】

上半年营收819.6亿,同比增长70.23%,归属净利润37.84亿,同比增长22.49%,扣非33.92亿,同比增长34.47%

Q2单季营收403.6亿,同比增长48.78%,归母净利19.81亿,同比增长13.85%,扣非净利18.68亿,同比增长37.85%,环比增长22.59%,超越市场预期,尤其在二季度国内华东疫情背景下,公司积极应对,逆势取得业绩同比环比向上成长。

公司同时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展望,Q3单季度归母利润23.13-27.81亿,同比增长44.49%-73.80%;扣非净利20.83-25.92亿,同比增长41.49-76.07%;Q3归母中值25.47亿,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29%,相对Q2大幅提速,大超市场预期。

核心推动原因是苹果等核心大客户下半年新品备货好于预期,叠加立讯本身在手机、手表、耳机等主要新品份额均超预期以及品类扩张,以及公司在非A消费电子、通讯和汽车等多领域的进展好于预期。

所谓的消费电子差,看来只是安卓系差。

当下A股市场基本是二极管思维主导,某个细分行业景气,那就认为这个行业内所有公司都景气,边边角角的阿猫阿狗都升天了。

一个行业不景气,那就是这个行业内所有公司都一棍子打死,不管龙头的竞争力,也不管细分领域的景气度差异。

海外户用储能和国内集中电站的大储,现在的盈利能力差别巨大;安卓系和苹果系也是冰火两重天;半导体行业的低端芯片过剩,也不影响高端芯片的供不应求。

预期差,往往就来自这里。

【五粮液】

二季度营收同比10%,扣非净利润同比12%。

华东地区是五粮液的大本营,这个中报,并不能算很差。

有小伙伴比较担忧的是合同负债同比和环比下降较多,这个公司在财报里进行了解释,主要系本报告期受国内疫情呈多点反复态势影响,公司通过降低预收款中现金收取比例、优化订单计划管理等举措,减少经销商资金压力。

之所以不聊茅台而聊五粮液,是因为茅台的经营节奏是自己控制的,五粮液更加接近行业的真实平均水平。

白酒毕竟也属于消费品,在今年上半年这种大环境下,只能说业绩不暴雷,已经算是可以了。

五粮液现在大概就是15%的业绩中枢,好的年份略高,差的年份略低,估值中枢在25倍附近,是A股标准的老实人

以上就是三份典型的龙头的财报了,五粮液和派能是符合预期,立讯是大超预期。

今天中概大涨,有一则消息,是说审计底稿的事情有眉目了,但是还没有官方消息放出来。

话说中概这几年,已经被小道消息PUA到没有正常的投资者了,比如年初传言游戏版号全年不发,后来是蚂蚁金控获批,七月1号大礼包,到最近的审计底稿的传闻。

其实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包括卖方首席,是不大会知道这些消息的,如果这个级别的消息都知道了,那还当什么分析师啊?应该直接去北京当出租车司机。

股价会受到各种消息的影响,我们还是得有一些应对方法,否则会很痛苦。

我自己的经验是,做投资决策所依赖的核心变量,尽量跟消息脱钩

比如说中概股当前的大的投资逻辑是宏观经济恢复带来的业绩的回暖,这个逻辑不受到小道消息的影响,审计底稿只是情绪的作用。

再比如茅台的投资逻辑是富人的财富增速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增速,奢侈品的定价因此会提升,这个逻辑也不会受到消费税的影响。

其实核心是对公司和行业做研究之后,不断做减法,把公司的投资逻辑做简化成一到两个核心点。如果核心点没有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理会这个消息。

有比较少的情况是,上半年郭明錤发的推特,说meta对VR头显进行砍单,这个会涉及到相关公司的核心投资逻辑,这种就涉及到消息证伪程度了。

如果消息在短期内是可以证伪的,比如说VR的销量会有IDC等权威机构进行月度跟踪预测,等到权威机构也发布了相同的观点,那就可以考虑降仓。

如果逻辑短期是无法证伪的,我认为应该考虑主动降仓。无法证伪的逻辑,就好比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会持续压制公司的逻辑。比如生长激素的集采等。

总结一下,应对消息最好的方法是核心投资逻辑跟消息脱钩,如果影响到了核心逻辑,那就看短期能够证伪,不能证伪就降仓。

......

就聊这么多,留言区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