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之后

 新用户3596Ds5V 2022-11-08 发布于四川

《读毛泽东札记》试读: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之后

    1941年9月,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会议起草了一个《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还在封皮上题写了"历史草案"四字,初衷显然是要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对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做一个清理和总结。但是,由于当时党内的思想认识还不统一,条件不够成熟,毛泽东起草的这个"草案"事实上被搁置起来。 经过将近三年的整风学习,到1944年5月,中央书记处成立以任弼时为召集人的"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才又把这项工作提上日程。"历史决议"稿出来后,张闻天改了一道,出席六届七中全会的各代表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修改,还几次征求了王明的意见。毛泽东自始至终领导决议的起草工作,并亲自修改了至少七稿。这样,到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最后一次会议才原则通过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从这个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反映了中央领导层的共识和全党在当时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即使这样,也还只是"原则通过"。也就是说,以后还有作个别修改的余地。 "原则通过"这个调子,是毛泽东定下来的。 在通过那天,毛泽东发表了一篇不算短的讲话。其中说道:"决议现在还有缺点,还需要修改。所以今天也只要求基本通过。我想,决议的基本思想是不错的,……至于各个历史问题的叙述是否完全正确,那就不一定了。我们现在只能准备在二三十年后来看,这个决议还是功大过小,那就很好了。" 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谈到这个"历史决议"。他说:"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三番四复的研究,现在还是基本通过,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之后,再拿去精雕细刻。但这样是不是还会有漏洞呢?还可能有。经过十年八年之后,修中共党史的时候可以看出来,如果有漏洞,就是有漏洞。就说'这一条历史过去搞掉了,不对,要重新添上'。这没有什么,比如积薪,后来居上。我们对前人也是这样。有漏洞就改,原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两次所谈,一个意思:这个决议在目前看不出漏洞,但不能保证将来也看不出漏洞。中央决议的严肃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共产党做第一个历史决议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性,以及它在当时达到的认识高度,也显而易见,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反复表达他留有余地的谨慎态度呢? 搞历史决议,目的无非是澄清是非,治病救人,总结经验,统一认识。为此,毛泽东在领导起草和修改第一个历史决议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口号,叫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两句话在紧随其后召开的七大上,很醒目地悬挂在会场两侧,可见其当时的影响。对这两句话,毛泽东1945年2月1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所谓真理就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东西,它符合人民的要求。认识了真理就要坚持,如果不坚持会怎么样呢?那就不得了了。把真理打烂,就是把中国人民打烂,把中国共产党打烂。还有一个东西叫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行不通的,话讲错了,事做错了,决议案写错了,就应该修正。如决议案有十条,有九条不错,一条错了,那错的一条就要修改,坚持真理是公道,修正错误也是公道。 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来看第一个"历史决议",实际上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指决议本身的内容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此比较好理解。但其中两个含义值得一说。一是做历史决议,要坚持党的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不正确的甚至受到过批判,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东西;修正党的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但后来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东西。这就需要对党在历史上的成功与挫折、党内出现的分歧与斗争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公道"分析。第二点,不能因为党在幼年时期犯了错误,就把一些正确的东西一并"打烂";不能因为一些同志在历史上犯了错误甚至很大的错误,就对他们的一些正确主张一概否定,这也是"公道"。我们知道,第一个历史决议虽然是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其主体部分却是分析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这四年时间里"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根源。但决议并没有因为"左"倾错误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就把党的这段历史看成一团漆黑。即使对于犯了错误的领导人,也依然写明:他们"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蒋战争等问题上的若干观点,同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仍然是一致的"。 第二层意思,在"历史决议"通过之后,仍应继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过三番四复的研究"写出的历史决议的基本思想,是应该坚持的真理,毛泽东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不是就没有一点"漏洞"了呢?当事人恐怕不好下这个断语。任何决议,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认识和需要。有的问题,"十年八年之后"或"二三十年后"再来看,或许更清楚、更科学。因此,要有接受未来历史检验的思想准备。一般说来,认识到了真理并且把它坚持下去,似乎不是太难,难的是能不能看出自己过去说的话,办的事,甚至做的决议里面,有没有"漏洞",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毛泽东在这方面提醒人们,强调"积薪成堆,后来居上",表明他对自己领导起草的历史决议,同样抱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公道之心。 事实上,第一个"历史决议"在六届七中全会最后一次会议原则通过后,还根据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提出的修改意见,到1945年7月又改出了一稿。再经过讨论,一直到8月9日七届一中全会的第二次会议才正式通过。所改的内容不少,这里不再列举,可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中的有关说明。既有修改,自然就存在着毛泽东说的"漏洞"。一个决议文件,经过两届中央委员会来讨论通过,中间还吸收全国党代会全体代表的意见,这在党的历史上,恐也是绝无仅有的。 修改的事情还没有完。 毛泽东在1945年4月20日原则通过"历史决议"那天的讲话中,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决议把许多好事挂在我的账上,我不反对,但这并不否认我有缺点错误,只是因为考虑到党的利益才没有写在上面,这是大家要认识清楚的。首先是我。孔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即使到七十岁相信一定也还是会逾矩的。"这段话表达的意思很可以体会。做历史决议,强调什么,不强调什么,总要顾及现实的需要,否则,就是没有重点。而没有重点,也就缺少政策的导向性和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但是,在遵循这个规律的同时,心理大体也应该有数,决议上的有些内容,也是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决议中有意没写的内容,也未必不是真理。 果然,到了1950年,毛泽东在把第一个"历史决议"作为附录收入正在编辑的《毛泽东选集》时,又作了修改,主要是把凡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体系"用语的地方一律删去了。为此,他还专门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写了一封信,请他们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政治局委员们都圈阅同意。毛泽东为什么要作这些修改?主要是因为在共产国际解散后,第一个"历史决议"和七大确立并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为了树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旗帜,这正是毛泽东说的"考虑到党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出来以后,苏联方面却一直拒绝承认,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事业,又需要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再加上怎样建设新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思想。考虑到这些因素,毛泽东才又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根据目前看到的材料,毛泽东修改这个提法,是从1948年12月开始的。他在1948年12月27日和1949年1月修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时,把原稿中提及"毛泽东思想"的地方,都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统一的思想",或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50年代前期,毛泽东更是屡屡在各种文件上删去"毛泽东思想"这样的提法,并要中央宣传部专门发了文件,提出以后凡是需要提毛泽东思想的文字,均改为"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这也是党的八大没有提"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时代环境和奋斗目标的变化,对人们看待历史以及有关历史的决议问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