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200万的房子,亏50万都卖不出去

 zwjymzy 2022-11-08 发布于安徽

现在,市场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最近有些学员的咨询案例,手握不良资产却无法置换而只能困在手里。

过去乱买房,总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图片

过去深圳最火爆的投资是什么?

买公寓。

经历过深圳楼市浮浮沉沉这么几年的朋友,相信不少中介都给你推过公寓。

我们学员朋友老张,2015年就砸了200多万,投资了一套龙岗远洋新干线65㎡的复式晶钻公寓。

这个项目的公寓有32平的一房,50多平的三房和60多平的五房。

复式层高不矮,有4米8,所以二层也不会局促。

挑高设计,采光良好,50平能设计出来三个房间,实际使用面积52.3平,使用率高达105%。

图片

当时晶钻广场的价格3万出头,32平的一房90多万,50平的三房160万。

这个价格即使放在2016年,也便宜到让人吃惊。

当年在福田,160万连20多平的单间都买不到,在这里却能买到地铁口三房。

这谁看了不心动,当时就豪横的买下65平的5房。这么宽敞不显得局促,简直不敢想象。

但最近,由于生意需要资金周转,老吴想将这套公寓出售。

然而,门店中介建议他,如果想尽快脱手成交,至少要将挂盘单价调低至3万/㎡,甚至2.5万/㎡以下,不然根本别想卖出去。

老张直接懵了。

他后来告诉我,当时他的内心活动是:难道是我耳朵不好使,听错了?要是我没听错,那就一定是这中介疯了!

深圳一套几百万的房子,5年过去一毛钱赚不到也就算了,居然还要亏本几十万?

这上哪听说过?

差点把中介打一顿的老吴最后还是冷静了下来。

他查了一下贝壳的数据才发现,心更痛得无法呼吸了

因为发现中介并没有忽悠自己,同小区的公寓,挂盘价为2.3万-2.5万/㎡的房源,不在少数。

图片

看着这一列列的必看好房,老张算了一下:

自己必须以低于购买单价8000元/㎡的价格,在5年前原购入价200多万的基础上,亏本50多万跳楼大甩卖,才能尽快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

让本来资金就紧张的老张心情又蒙上了一层灰。

图片

这样的亏损,并不是偶然。
甚至是,买得越贵,亏得越多。
我再举一个例子,福田香蜜湖片区的东海国际公寓,这算是妥妥的豪宅范了吧。

图片

简简单单的小酌一杯,看着窗外的景色,阳光明媚,岁月静好。

图片

每天睡醒拉开窗帘看到的,眼前是深圳的景色,脚下是深圳的未来。
在无边泳池有氧运动30分钟,24小时全天候的管家送上来一份早餐。

图片

以及“308米亚洲第一高公寓”、“2016年中国十大超级豪宅”、“2016年亚洲十大超级豪宅”等名声傍身。
恕我直言,我能想到的享受生活也不过如此了。
但就是这样的房子,却成了典型的投资失败案例。

前阵子,东海国际公寓一套203平复式豪华装修公寓,业主急售1300万。

相当于比开发商一手价2300万还要低1000万!


图片
图片

203平复式户型

据悉,由于关注该房源的人较多,业主第二天已经返价到1500万。

即便如此,相比于项目开盘价,业主的基本亏损800万+贷款利息+机会成本,综合亏损至少2000万+。

这绝不是我的危言耸听。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资金直接亏损。

2013年开盘总价2300万购买,现在1500万卖,直接亏损800万。

其次,贷款利息成本至少6-7%,不过这种豪宅公寓一般多数为全款购买,这点我们暂且不算。

但让我觉得最可惜的,是机会成本。

2013年的2300万,随便去买1-2套住宅产品,哪怕你不出租,就一直放着。

再一般住宅产品至少也翻倍到4600万左右。

如果你再有一点眼光,有一些选筹得当的逻辑,可以翻涨5-6倍

比如深圳湾翡翠海岸2013年底开盘均价4.5-5万/平,177平当时总价800万。

拿着2300万你都可以直接全款买3套了。

目前翡翠海岸的单价已经轻轻松松越上20万+/平的门槛

当年买入现在就是坐享5倍以上的收益。

然而买了公寓的你,只能割肉1000万,望着高楼大厦流下悔恨的眼泪。

图片

经常有很多学员来问,老师,没有名额,又想在深圳投资,公寓能不能买?
我统一回复,不能。

今天这篇文章,我不想和大家说教,列举公寓的十大罪证。

没阳台,不通燃气,层高低,住起来压抑,交易税费高,水电贵,上学难等等等。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随着公寓的更新迭代,现在的公寓住起来也没有那么不舒服了。

而上面我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大家:

无论谁宣传的投资价值,都必须进入二手市场接受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但无数前辈用真金白银不信邪的冲去买公寓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亏钱。

的亏,买得越贵,亏得越多的那种亏。

所以便宜的公寓收割穷人,顶级公寓专门宰富豪。

在我看来,公寓已经不能划入投资的行列,他应该被奉起来当做消费品,买越贵越享受。

然而,绝大部分深圳人眼里,房子不是一个生活必需品,而是一个大额投资品。

投资品的特性,就是追涨杀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越涨越买,越跌越不买。

大家认定住宅是绩优股,就会一直追涨它,越涨越买;

认定公寓是垃圾股,就会越便宜越不买,越不买越便宜。

所以为了卖房,卖公寓的人就会突出公寓的居住价值

住起来有多好,和住宅根本没区别,还有多么至尊无敌的享受。

然而,被排除出投资品的行列,公寓就只剩下了居住属性
而居住价值,只和租金挂钩,注定就值不了太多钱。
很多没房票,或者手里票子不够的,搞不清楚房子的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懵懵懂懂的就入手了公寓。
买了这套公寓给你带来短期归属感和安全感,但长期一定会给你增加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毕竟,没有房票可以等,没钱可以挣。
但现在住宅市场都不好卖的局面里,凭啥觉得公寓还能翻身呢?

以上,与大家共勉之。

可能还有一些人依然不明白自己手上哪些房子要做优化,哪些城市依然有置换的机会和窗口,没关系,可以扫码和我详细聊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