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茶会,是“雅”还是“附庸风雅”,参加茶会你会觉得尴尬吗? 茶叶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茶叶是雅俗共赏的东西,可以是简单的解渴饮料,也可以是很有文化气息的社交活动。 茶人对于茶叶的态度,两极分化很严重,非俗既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寻常的生活资源,用来解渴和招待朋友的饮料而已,尤其在喜欢喝绿茶的地方,喝茶很随性,一个玻璃杯扔一点茶叶,可以泡一整天。 “琴棋书画诗酒茶”是另外一个境界,喝茶是一种生活情趣和品味,除了解渴,更重要的是精神升华,这一点体现在茶禅一味上面,喝茶喜欢跟和尚、寺庙、素食一起搭配出现,这是陆羽之后的坏习惯,好像有好茶的地方就会有寺庙。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喝茶的雅文化,出外会客户喝茶喜欢到装饰高级的中式茶楼,在家里喝茶也要摆上一整套的茶具配件,慢慢悠悠的喝茶品茗,高级点的还要点上一支沉香,再搭配一曲梵音,提升喝茶的境界。现在在朋友圈,很流行一种叫作“茶会”的社交活动,不知是高雅还是在附庸风雅。 茶会,不是茶话会,以前的茶话会,是一个热闹的活动,不仅有茶叶,还要有点心,一群好友或者同事聚在以前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但是茶会不是。茶会最大的特征就是“止语”,茶会进行的过程中,客人不能主动说话,不能交头接耳,专心致志地听取主人的引导,安静的茶会只有古典音乐的背景音。 现在的茶会形式很严格,参加前沐浴更衣,不能穿平常的衣服,可以穿汉服或者茶服,昂贵的西服也是被禁止的,以示对茶叶和中华茶文化的尊重。茶会上一定是有音乐的,有的是音箱播放背景音乐,高级点的茶会,现场有人演奏古筝或者尺八,这个时候就很考验茶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了,听不懂的朋友昏昏欲睡,错过了重要节拍,不该鼓掌的时候鼓掌,就很尴尬。 ,主人慢条斯理的讲解茶叶和对应的泡茶方法,从第一泡到最后一泡无不详细,还要引导客人们对茶叶、茶汤进行评论,看似活跃,其实很沉闷。为了追求古风,一般是模仿古人坐在蒲苇上,更有甚者采用汉代的跪姿喝茶,茶席结束,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有幸也参加过一次茶会,印象深刻,回到家后,茶服被我嫌弃到衣柜的最深处,看来我是一个“俗人”。会后了解到,茶会上很多朋友看似很认真的端坐着,其实精神早就云游四方了,只是来捧朋友的场子。茶会上最最最重要的一个流程,一定不能少,就是全程拍照,照片拍的越多越好,照片拍的多,到时候发朋友圈才有的挑。 有些茶会还会到户外举行,户外的空气新鲜,视野开阔喝茶更舒服。即使是到了户外,整体茶席道具也是全部搬走,按照室内的流程再走一遍,一群人穿着茶服,摆弄着精致的茶席在人群中本身很醒目,还要慢条斯理的表演喝茶。路过的游客自然是有羡慕的,但是更多的投来鄙夷的目光。 现在的茶会活动,被认为是在弘扬中华茶文化,茶叶的诞生历史很悠久,但是到了唐宋时期才被关注,多亏了陆羽的《茶经》记录下来。唐朝流行的是煮茶,茶叶是需要加调味料调和的,盐、姜、葱等,有点类似是在熬汤。到了宋朝煮茶变成点茶,喝茶变成斗茶,茶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比拼画工,以画工好,茶泡沫细腻洁白为优胜。 日本茶道,就是宋代茶道的改版,日本和尚到宋朝留学后,把宋朝的茶文化带到了日本,加以改进。而中国的茶道在明朝出现了断代,乞丐皇帝朱元璋,看不惯浪费时间的点茶,发起了废团兴散,茶叶由团茶改成散茶,点茶变成了今天的泡茶,简单又方便。 今天的茶会,也是在借鉴日本茶道的基础上改良的,只是把和服换成汉服,把日本的乐器换成中国古代的乐器,把点茶改成泡功夫茶,虽然说是中国的茶文化,但是也能看到点日本茶道的影子,会不会是日本文化的反向输出呢? 茶会虽然雅,但是还有很多槽点,进行的并不是那么流畅,快节奏的现在,大家都很慢,不拿手机、不说话、安静的坐几个小时,心理上做得到,尿点也做不到,迟到、早退,道具准备不全,也是时有发生。参加茶会心理也要很强大,尤其是户外的茶会,不明所以的游客和路人很多,要抱着“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是别人”。 泛滥的茶会,到底是“高雅”还是“附庸风雅”,我不知道。但是参会者的心理一定都很强大。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 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