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外因的“决定作用”的问题

 新用户15472188 2022-11-11 发布于广东

外因和内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文章图片1

这个结论当然可以从上面引申出来。外和内既然是相对的,当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一个角度看是外,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内。但是我们讲的相互转化,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外和内可以相互转化, 还指外部的东西可以变成内部的东西,内部的东西可以变为外部的东 西。这样,外因可以转化为内因,内因也可以转化成外因。

内、外的东西相互转化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我们要生活下去,每天都得进行 内。外的转化,不断地把外部的东西变成内部的东西,把内部的东西 变或外部的东西,这就是新陈代谢,或叫作“吐故纳新”,或者叫作 “取其精华,去其精粕”,等等。

内在的矛盾是不是可以转化成为外在的矛盾?外在的矛盾是不是可以转化成为内在的矛盾?也是可以的。 比如,帝国主义同我国的矛盾本来是外部矛盾,但是它侵入到中国社会内部来后,就变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中国人民的矛盾变成中国的内部矛盾之一。

文章图片2

作为内部矛盾之 一,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相反,我们把帝国主义赶出去了,帝国主义同我们的矛盾 也从内部矛盾变成了外部矛盾,中国社会的性质也改变了。这种事例 很多的。

两个事物本来是相互外在的,组成了一个东西,双方的矛盾就变成内部矛盾了。比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原来是两个派,即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后来合并成一个党,变成一个党以后,两派的矛盾就变成内部矛盾了。反之,内部矛盾也可以转化为外部矛盾。

比如在俄国的社会民主党中,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矛盾原来是内部矛盾,1912年它分成两个党,这个内部矛盾就变成外部矛盾了。这种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相互转化,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而前面讲的新陈代谢,只是外部的东西变成内部的东西,内部的东西变成外部的东西, 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

关于外因的“决定作用”的问题

这个问题过去讨论得很热闹,没有得到一致的看法。近来,关于思想意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等等,能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也讨论得很热闹。关于外因是否可以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跟这些问题不是一个问题,但有联系。下面专门就外因能不能起决定作用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毛主席说:“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外 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一 般都是这样理解的:内因是根本原因,它起决定作用:外因是第二位原因,它只能起延缓或推动的作用。所谓“决定作用”,是指决定事物 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因此,这种内因或内在矛盾,不是简单地指这 个事物里面的矛盾,而是指这个事物的根本矛盾,它决定这个事物的 性质。

比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由于是社会根本矛盾,并以资产阶级为主要方面,就决定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这个社会怎么发展,就决定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对矛盾怎么发展。这叫作根据或内因。

外因无疑可以影响它的发展,但并不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只能推动或延缓它的发展。比如,地理环境并不能决定这个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地理环境的某些因素的确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例如西欧的一些沿海国家的地理条件,的确推动了它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可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并不是它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文章图片3

现在的问题是: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不能起决定作用?哲学的讨论有个特点:一讨论,就出现概念问题。你对这个概念有你的理解, 我对这个概念有我的理解,所以你有这种观点,我有那种观点,实际上两人谈的不是一回事,思想并不交锋。外因起不起决定作用这个问 题,就涉及究竟什么是决定作用的问题。

具体说,这个决定作用是不是只能有上述含义?“决定”这个词,作为一个哲学术语,允不允许有别的用法?对决定一词只允许一种用法,事实上很难做到。

当然,我们刚才谈的那种理解,无疑是最主要的含义,比如,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的矛盾,就决定了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及其向社会主义的发展,但是,那样一种作用,即在一定条件下有了它就这样,没有它就不这样, 能不能说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它起了决定作用?我看是可以的。

我们经常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起着决定作用、 关键作用,它来了,这一仗就能打胜;不来,这一仗就打不胜。这个决定,不是决定事物的性质,而是决定它的成败。诸葛亮借东风,东风一来,就可以火绕曹营,取得战争胜利;东风不来,就烧不着,就 不能取得战争胜利。

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说:“当着不变更生产关 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不能说这不是决定作用。当不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就不能政 变我们的经济制度的时候,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对改变我国的经济制度,就起决定作用。

这样说有什么不可以呢?毛主席在《矛盾论》 里讲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一般讲来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反过来,在一定条件之下,生产关系可以对生产力、 上层建筑可以对经济基础,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文章图片4

如果把这话理解为: 一般讲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决定生产 力,这当然是错误的。如果理解为:在一定的关键时刻,生产关系的 变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可以的。有的人认为,这是 反作用。是的,是反作用;但不仅是反作用,而且是决定性的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无疑是有反作用的,但反作用有各式各样,有的反作用只是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有的反作用却是决定性作用,在这里就 是说,生产关系改变了,生产力就能发展,不改变就不能发展。上述毛主席的论述并没有讲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 性质和水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都有类似情况。

《矛盾论》在这里谈的决定作用问题不是外因的决定作用问题, 但对决定作用的这种理解可以用于外因的决定作用。谈到外因的决定作用,情况相当复杂,我认为有三种情况。我们前面已经谈到,物质和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东西,可以相 互外在。

那么,说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不是说外部的东西起决定作用呢? 我们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承认意识有相对独立性,有其内在矛盾和内部规律,而物质又是意识外部的东西,那么怎能否认外部东西起了决定的作用呢?

又如生物的变化发展,当然有它的内在规律。如鸡蛋只能变成小鸡,小鸡又可以变成母鸡,母鸡又要下蛋,这当然是它自 己内部的规律决定的,外部的条件只能起一种延缓或推动的作用。但是,我们要问:生物的变异,归根到底,来自哪里?归根到底,地球上的生物是地球的产物,所以生物变异的决定性的因素来自外部。

为什么野鸡会变成今天的家鸡呢?那是人们长期培育的结果。是不是外部的东西在起决定作用呢?恐怕不能否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有这个问题。

当然,某物一旦产生以后,就有它自己的内在矛盾,按它自己的规律发展,但是,在它没有产生以前, 而且即使在产生以后,它的发展也不能完全排除外部因素的决定作用。 我认为正确了解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研究哲学史、思想史很有意义。

如果否认外因的任何决定作用,我们在研究思想史时只研究思想本身的发展就行了。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所以仅仅研究意识形态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研究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尽管我们也不能忽视思想本身自己的规律、自己的发 展。以上情况所讲的“决定”,跟我们讲的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 的“决定”的含义是相同的。

文章图片5

再一种情况,是外因对于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虽然不能起决定作用, 只能起影响的作用,但是对于部分改变事物的性质或切断它的发展道 路,外因可以起决定作用。例如,不能让母鸡下鸭蛋,也没有办法让 鸡蛋孵化出小鸭。但是,对于它的特性局部地加以改变却是可以的, 比如用人工方法引起小鸡或小鸭的变异,这就属于我们前面所讲的那种决定作用。

我们还可以切断它的发展道路,比如把这个鸡蛋煮熟吃掉,不让它发展。当然这个作用也得通过它的内因,但是不能否认这是外因起了决定作用。这种情况很多。如小麦,不让它再发芽生长, 而把它磨成面粉吃掉,我们用树木做成房屋、书架等。

外因在部分改变方向方面起决定作用的事实也是很多的。比如,中国为什么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经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 跟外因分不开,是由于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当然外因没有完全决定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道路,但是却部分地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发展道路。

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前面所谈的,在某一个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例如决定成败、决定能不能发展等。例如,没有电,这个温箱就达不到某种温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这个时候有电没有电, 对于小鸡能不能孵化出来起决定的作用(或起关键作用)。

当然,这种决定作用跟前面讲的那两种决定作用是不同的:那两种决定作用的确是决定了它的性质,或者是局部地改变了(决定了)它的性质;这种决定作用只是在某个关键时刻起的。思想能不能起决定作用?思想在一定条件下面,对于解决某个问题也可以起上述这种关键性的作用。

一条政治路线,也能起决定作用。如果这个政治路线正确了,这个事业也就成功了,这个路线错了,这个事业就失败了。当然不是说路线 决定一切。但是,路线的正确与否,在某种条件下,它是可以起决定作用的。我们不能够因为“四人帮”过去片面地夸大路线的作用,现 在就来忽视或者否认在一定条件下路线、思想这些东西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并没有加以论述,但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精神,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问题颇为复杂, 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