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杂谈之卅七:《推背图》之谜(五)

 野狐中医 2022-11-11 发布于德国

由于金版《推背图》通过印刷发行,而恰逢乱世,广大民众无不渴望通过各种手段了解未来,故该版本流传极广。加之书中第三十九象预言应验,因此声名大振,也引发了大众对第三十九象之后预言的好奇心,因此,现在对《推背图》的研究和解释绝大多数都是基于金版。

其实,金版《推背图》和之前的传统版本内容大部分都不一样,换言之,金版《推背图》不过是顶着《推背图》的名头,“借壳上市”而已。只不过传统版本绝大部分都是手抄本,流传范围有限,因此,反而被后来者居上。
所谓传统版本,其实大多出于明代,有一些明显是清代的钞本,但由于更改不多,所以也可以视为属于这一流脉。
既然大致类似,我们就选择其中图像文字都很养眼的版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版来一睹其风采。
我们先看看第一象:
无论是传统版,还是金批版,第一象由于没有预言意义,因此大同小异。传统版绘制的都是一个手托日月的人,坐在石头上。
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
《推背图》将伏羲手托日月放在了第一象,也暗示了《推背图》与易学的关系。
典籍中记载,伏羲的长相和普通人不同,头生两角。我们看,台北国家图书馆藏版对此还是有深入理解,很注意细节的。
这个版本,虽然注意到了头上张角的细节,但是这画功也是没谁了,可以看做是儿童简笔版。

而这个版本这个光头+三绺胡须的模样,活脱脱一个贝勒模样,说明作者不但没有读懂《推背图》,而且暴露了作者年代。
而在金版中,伏羲手托日月的图像被改为了红白两色相互套连的圆圈,显得更精炼,基本表达出了相同的含义。
从《推背图》第二象,就开始正式地进入预言环节。

传统版基本都是描绘两把剑,十八尾鲤鱼,其中两尾鲤鱼剑刺而死(也有一尾的版本)。
而金版则描绘了一盘水果(批注认为是李子),数目为二十一个,其中第四个没有果柄。
鲤鱼和李子,无疑都是代指唐朝皇帝,只是传统版和金版在数目上有所差异。
按照历史,唐朝连同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武则天排在第四位,这就是金版画了二十一个李子,其中自上下下数,第四个没有果柄的缘由(暗示没“把儿”,是个女人?)。
而传统版则考虑到《推背图》是呈现给唐太宗李世民御览的,而武则天属于异姓,故将唐高祖、唐太宗及武则天排除在外,用十八尾鲤鱼象征唐太宗之后的十八位唐朝皇帝,一共289年(三百年中少一纪,300-12=288)。
其中,三尾过剑门,象征黄巢之乱后,已经丧失权利,成为傀儡的僖宗、昭宗和景宗,而两尾被剑刺杀,象征的是被朱温弑杀的昭宗和景宗。
两相比较,显然传统版更合理。因为虽然武则天称帝,建立了武周,但是不被后世承认的,《新旧唐书》中,只称其为“则天顺圣皇后”,而金版将武则天列到唐朝皇帝之中,显然是不符合古人的思想观念的。


这是有关武则天称帝的预言,传统版明确指出了“女子”和“”的关键点,而金版更是神奇,直接说出了武则天自创的名字“”。
我们看图中人物执火牵犬,手托金钟,预言狄仁杰(犬+火)力谏武则天还皇位给唐中宗李显(金钟),保存了李唐的根基。
不知为什么原因,金版未采用这一象,而是用五只猴子(王侯,寓意五大臣)和一只鹦鹉(武则天)对峙来比喻张柬之等五大臣反周复唐的事件。

这一象,则预言了很有名的杨玉环命丧马嵬驿的事件。

两者对比,相差不多,都提到了木易()、山下鬼()、金环()等关键要点。
只是传统版以山旁带鞍的鹿比喻“安禄山”,而金版则以马鞍和史书比喻安史之乱的两个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
相比而言,作为总结盛唐的主角人物,安禄山要比史思明有名的多,而且关于他和杨玉环和杨国忠的恩恩怨怨也有很多民间传说。根据宋人《青琐高议》中的记载:“开元末童谣云:山上一群鹿,大鹿来相逐。啼杀涧下羊,却被猪儿触。”,唐开元末期就有了以“鹿”来暗示“安禄山”,以“羊”来暗示“杨玉环”的谶谣。从这一点上说,传统版较金版更靠谱一些。
以下金版第6象预言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第7象预言藩镇跋扈,吐蕃入寇,第8象预言藩镇割据,大唐政权衰微在传统版中均未见到。
到了传统版的第6象,金版的第9象,两者才再次同步。
两版都预言了黄巢之乱。
传统版以黄雀()、非赤非青非黑白()、川田十八(),金版以非黑非白,草头人出()、鸟巢()分别点出了关键人物——黄巢,都用满地的死人说明战乱的残酷。

非青非白非红赤,川田十八无人耕这句谶言也见于《新编五代史平话》,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宋人作品。传统版中有这一句,而金版中不知什么原因,将其删除,改用“鸟巢”来暗喻“黄巢”。由此可见,传统版更接近原始版本。

这一象讲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逃跑皇帝——唐僖宗。金版中没有这一象。阿伟哥就把手头几个传统版的图像拿出来,我们对比看一看,还是蛮有趣味的。
大唐皇朝自从发生安史之乱后,就已经在风雨中飘摇,到了当僖宗的时候,已经失去控制天下的力量。唐僖宗也把跑路当成了家常便饭。公元880年,黄巢攻克长安,建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僖宗跑到四川,整整躲四年多。经过黄巢之乱,唐朝数百年基业不复存在,出现了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公元885年,唐僖宗才返回长安。很快又因为战乱而出逃,公元888年初才又一次回到长安,随即暴疾而死。
唐僖宗在位15年,在外跑路的时间就有一半多,而且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皇帝完全没有了权威,成了佞臣豪强的玩偶。
当时天子尚蒙尘,玉辂金舆西幸秦,黄鹰奋翼升金殿,只有豺狼作近臣。”
这里说的就是唐僖宗西逃,黄巢称帝,藩镇割据,群臣作乱的历史。这一象的关键点在皇帝执圭立在木桶中,群臣相背而立。圭,臣子使用的器物,天子使用,代表天子失去了权威。木桶,受限,不自由。群臣背对主而立,臣子恃强而欺主。第一图中没有木桶,也没有体现出群臣相背而立的特点。
第八象,金版中看不到,传统版中大多描绘的是一僧一树。
此人不久又分张,都缘天使作癫狂,九州鼎沸愁此(无)主,十道兴兵共灭亡。
这一象寓意不太明朗。很多人认为指唐末时,宦官当权,藩镇跋扈,内外交困。唐昭宗于904年被朱温杀死,后迫使唐哀宗禅位,唐朝遂灭亡。自此之后,中国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也就是所谓“九州鼎沸愁无主,十道兴兵共灭亡”。只是阿伟哥依然猜不透树象征什么,僧人象征什么,暂且存疑。

一般认为,这一象说的是朱温篡唐,祸乱天下。

,在《推背图》中往往暗喻王侯将相。色,暗喻朱温的姓。

而金版则以“八牛”暗喻“朱”,“泅水不涤,有血无头”暗喻“温”。

这一象,传统版为一胡人打扮的人,立在云中,身下一木屐。一般认为,这一象说的是晋公李克用。在金版中,没有这一象。

李克用,字翼圣,沙陀族,本姓朱邪,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氏 。唐末至五代初年军阀。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联合北方少数民族,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这就是所谓“河朔十兄用武盛”;朱温代唐称帝后,李克用仍奉唐为正朔,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这就是所谓“呼他天子坐吾宗”。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