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吕长磊:传家宝

 中州作家文刊 2022-11-11 发布于河南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993】  

传  家  宝  

河南南阳  吕长磊


我家的“传家宝”可不是什么稀世珍宝,而是一辆早已报废了的二八自行车,他的特殊在于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给我带来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如果有一辆自行车或一台黑白电视机,那绝对算得上富裕家庭。我听听爸爸说,家里的自行车是爷爷买的,买来时,自行车黑色车身,车把和钢圈锃亮锃亮的,惹来不少路人羡慕的目光。爷爷视他的车子像宝贝一样,每天用完以后,总是擦了又擦。

当时,爷爷种了几亩桃树,每年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爷爷便在车子后座上,架两个竹条编的篓筐,一边一个,装满了采摘的新鲜桃子,拿到集市上去卖。每次卖完回来的时候,爷爷都会给我们买好吃的。

特别是每年到了赶会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都争着抢着坐车子去赶会,这时候,爷爷总是让弟弟坐前边横梁上,我坐后座上,那种心情感觉就像是第一次坐飞机一样,心里美极了。到了集市上,爷爷通常把车子放在存车处,有时候也会放在街上亲戚家,然后带我们看马戏团表演,给我们买爱吃的米花糖、粽子、凉皮和汽水……

爸爸、叔叔、姑姑等全家人,都是在爷爷的指导和辅助下,渐渐都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自行车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我爸爸那一代人的宝贝。自行车作为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它不仅把家连接到了集市和乡镇,还连接到了城市,就这样骑车往返于田间地头,穿梭在乡村和城市之间,带着全家人的梦想,奔赴在致富的路上,家里用上了电视机、录音机和拖拉机等,印象中,我家还是村上第一个盖楼房的呢。

到了九十年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人们都自己买了新自行车或摩托车,这辆旧自行车自然就成了我的“宝贝”了,那时候还没有车子高,右腿从大梁下面斜跨过去,一点一点地蹬着,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不知不觉竟学会了骑车。放学后,书包往家里一扔,掰一块儿馒头啃着,村里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骑上车,在乡村小路上追逐着、嬉戏着。

年轮更替,时光变迁。经过岁月洗礼的这辆自行车,如今锈迹斑斑,车把和钢圈早已褪去了往日的风采,全车铃铛不响,哪里都响。就是这样一辆陈旧和过时的二八自行车,除了主骨架没换,车座、轴承、轮胎、链条等全换了个遍,始终都没舍得卖掉它,因为这是我们“传家宝”,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见证了家庭由贫穷迈进了富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将来还要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