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陆续续地看完《集装箱改变世界》这本书,读的过程中有很多感慨,时而感叹历史的进程出人意料,时而觉得想明白了做产品的几个关键点,但又毫无用处。不管怎样,有一些思维的碰撞总是好事,记录一些感想。几个关键词和线条:集装箱之父、系统、标准、繁荣与萧条、及时生产。马尔科姆·麦克莱恩被称为“集装箱之父”,但他实际上是航运业的外行,马尔科姆·麦克莱恩一开始是白手起家的卡车运输大亨。在经营卡车公司时,政府机构对价格有管控,麦克莱恩仔细研究了这种情况,通过各种削减成本的方法,比如开设业内最早的一座自动化货运站,用柴油发动机替换汽油发动机,卡车在沿途有折扣的指定加油站加油等,他的公司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运输价格。但高速公路上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让麦克莱恩很烦恼,因为这会严重降低卡车运输的效率。这时候一个闪光的点子在他脑海中形成了:既然沿海的高速公路如此拥挤,为什么不直接把卡车的拖车装到能够在沿海地区运载它们的轮船上去呢?麦克莱恩的兴趣完全在于成本的问题,通过轮船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于是麦克莱恩借此进入了航运业。正是因为这一次的“邂逅”,集装箱的命运被拉开了序幕,才有了后面更加精彩的故事。在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利用航运进行货物运输之前,集装箱早已存在多年。但麦克莱恩的认识与常人不同,他认为航运业的业务是运货而不是通航。麦克莱恩认识到,降低货运成本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一只金属箱子,而是一整套货物处理的新方法。这个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港口、轮船、起重机、储存设施、卡车、火车以及发货人自身的操作等等,都必须作出改变。他的这种认识几乎要比当时运输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超前很多年。围绕这个系统,麦克莱恩进行了无数项的优化工作。于是,我们在书的第四章看到了麦克莱恩的各种努力。设计新的格槽和集装箱,寻找机械天才设计起重机,改进货物进入轮船的方式等等。一切都围绕着能够在单艘船中装载尽量多的集装箱,同时尽量减少集装箱船在港口中停驶的货物装卸时间与人力使用来进行。麦克莱恩负责提出各种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要求,而他手下的人负责去实现。 随着集装箱在卡车、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上的大规模、多样性应用,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玩家也纷纷进入到这个市场。和我们做任何产品遇到的问题差不多,不同厂商之间的集装箱并没有统一,如果一家运输公司的集装箱不适合装在另一家的轮船或火车车厢上,那么各家公司就都需要有一支其客户专用的庞大集装箱运输队。于是,标准化的需求便显得特别迫切。但不同的航运企业,在之前的大规模扩张中,只考虑了自己企业的便利性。比如,麦克莱恩执掌的泛大西洋航运公司设计的是35英尺的集装箱,而麦特森航运公司则是24英尺的,格雷斯轮船公司的集装箱是17英尺的。每家公司都认为他们用来吊运集装箱的设备是最适合的,能以最快的速度装卸轮船。各家公司都觉得,遵从行业标准将意味着采用一个对他们自己的需求来说不那么理想的系统。这个过程书里写得很精彩,是一个很残酷的商业故事。可想而知,每家公司都有理由去支持既有的利益。标准化委员会从1958年开始介入,但直到1966年之后,卡车运输公司、轮船公司、铁路公司、集装箱制造商和政府才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上达成了妥协方案,阻碍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过多的集装箱形状和尺寸终于向国际标准让路了。航运业本身的便利性,加上当时越南战争对后勤的极大管理需求,美国军方在越南战争中问题重重的后勤补给问题最终通过刚刚具有全球规模的集装箱业务得到解决,从此军方成为集装箱技术的坚定支持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集装箱业务的前景做了背书。让整个航运业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伴随繁荣而来的是,像军备竞赛一样的航运竞赛。运力的爆炸性增长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运费管控机制的全面崩溃。同时由于这种高资本密集度的发展方式,航运业的现金流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原油价格波动之类的因素对航运公司的经营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增加了其运营的不可控性。1974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摧毁了当时的航运业。当燃油的价格翻番时,意味着轮船的燃油在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从1972年的1/4增长到了1975年的一半。这几乎让所有的航运公司都没有赚到钱,轮船的维护反而成为了负担。而这进一步导致投资人不再投钱于这个行业,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航运业陷入了萧条中。但集装箱航运的内在价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因为航运业整合了全球供应链,全球不同地区的公司,可以做到及时生产了。一款产品,可以由中国的工人制造,但所使用的模具来自美国,其他的机器设备则来自日本和欧洲。因为供应链的发展,企业可以消除大量的库存来提高质量和效率,而库存其实是另一种成本。更高效、更可靠的运输使得企业可以不再要求待用的货物提前几周或几个月运抵,大大缩短这些货物成为库存的时间,从而大量地节约压在这些库存上无法流动的资金。当货运成本的高低不再决定一个地区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也就意味着全球贸易格局与经济结构的重构,而这也是集装箱技术带来的最深刻的变革。技术对专业从业人员重要,但对用户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不管是什么技术,其最终的目标是应用,对用户来说,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才是重要的。只是集装箱的突破并不能改变航运业,而需要整个系统进行联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有时候产品的单亮点并不是核心竞争力,需要思考整个系统的最优。在系统目标确定后,最关键的是能够持续。这个持续不论是为客户着想还是为了成本考虑,就是始终想着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并且努力做一些细节的优化和提升。麦克莱恩对成本的追求无止境,这是他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是,做出最有性价比的产品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过度设计。麦克莱恩的公司虽然以破产告终,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经验哲学。在经营过程中,麦克莱恩犯了很多错误,但他始终在提升自己的决策,在错误中学习。唯有标准化才能让所有人达成共识,集装箱的标准化历时近十年,但成功之后就撬动了全球,因为标准化之后才能有规模一说。麦克莱恩进入航运业后,心中有终局想法,就是他能以最终的结果来倒推他的行动。对应到产品上,我想到的可能是产品路线图,唯有想到产品最终的市场应用情况,才能一步一步地去落实自己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