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最近年轻乳腺癌共识BCY5正式发表,而今年YBCC共识也进行了发布,两者有何异同,快来了解。 目前乳腺癌在全球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2020年新发病例高达42万。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全球及我国乳腺癌的死亡率都在不断降低[1-3]。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生活质量等其他需求逐渐凸显。其中,年轻乳腺癌患者由于有着独特的医疗和心理社会需求,需要在临床上加以额外的特殊关注。欧美国家在这方面早已制定相关的共识,比较有影响力的如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所制定的BCY共识,近期第五版已正式发表[4],前几日BCY6会议也顺利召开,而我国也在今年发布了第一部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YBCC专家共识)[5]。本文有幸邀请到BCY专家组成员及YBCC共识发起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对BCY5更新部分进行介绍,并对BCY5和YBCC的各自特点和不同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紧跟前沿,梳理BCY5共识更新概要 BCY共识(ESO-ESMO fifth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BCY)是由欧洲肿瘤学校(ESO)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等组织所发起制定的国际年轻乳腺癌共识。第一次共识大会于2012年召开,形成的共识于2014年正式发表。此后共识大会约每2年召开一次并在第一版基础上依据新的证据进行更新。第五版共识BCY5于近期正式发表于肿瘤年鉴(Annals of Oncology)杂志[4]。 BCY5相比BCY4,新增了一些投票问题,此外也对2年内最新的研究数据加以整合,大致更新如下。 风险因素:
用于分期和随访的筛选、诊断和成像
遗传咨询和检测:
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疗:
辅助全身治疗: 1.内分泌治疗
2.CDK4/6抑制剂辅助治疗 早期数据表明,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辅助治疗可能对高危ER+疾病患者有益(侵袭性无病生存期绝对风险降低3.5%),但随访时间较短。43%的患者为绝经前,无论绝经状态如何,均观察到相似程度的获益。高危特征在临床试验中定义为≥4个LN或1-3个累及LN并伴其他高危特征(肿瘤大小≥5 cm,3级,Ki67≥20%)。 3.化疗
4.辅助PARP抑制剂 早期数据表明,在完成(新)辅助化疗后给予PARP抑制剂辅助治疗1年,可显著提高携带胚系BRCA1/2突变的早期高危乳腺癌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临床试验中的高危特征定义为2-3期,HER2阴性-TNBC:pT2Nx或pTxN1-3或NAST后残留病灶;HR+:pTxN2-3或NAST后显著残留病灶。PARP抑制剂还可能降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 5.抗HER2治疗
6.辅助治疗背景下的一般注意事项 在接受OFS治疗的绝经前女性中,辅助使用双膦酸盐改善无病生存的数据正在积累。唑来膦酸每6个月可用于接受OFS治疗的年轻女性。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不确定,风险和收益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 聚焦中外,详述BCY5和YBCC共识的异同 从BCY5更新的内容可以看出,该共识既根据国际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的更新,且从整体排布上,兼顾治疗前、治疗中、特殊人群、随访等多个部分。从年轻乳腺癌患者就诊医院的选择,到就诊过程中、就诊后随访等方方面面均进行了探讨,是针对年轻乳腺癌非常全面的诊疗共识,可作为全程管理的参考。此外BCY5共识还对不同国家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状态差异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的讨论,并强调了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值得一提的是BCY5共识的专家组成员中还包括了2名患者代表,在共识中也体现了对患者权益的保障。总体而言BCY5共识除了具有国际性、全程管理的完整性等特点外,对社会心理学、患者权益的重视,也体现了发达国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高追求。 然而正如BCY5共识而言,年轻乳腺癌在发达国家是非常少数的群体。根据美国最近的新发乳腺癌流行病学数据,83%的新发患者年龄≥50岁;仅4%患者<40岁[6],属于BCY5共识所定义的年轻乳腺癌范畴。反观我国,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49岁,<40岁的年轻乳腺癌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2007-2020所登记的患者中占比为14.9%[5],比例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单个医院的数据可能存在偏倚,而我国目前并未报道全国层面的流行病学数据,既往更未有相对应的共识和指南。可见在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虽然占比高,但受到的关注还较少。随着经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均开始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生活质量。而年轻乳腺癌患者,有着对生育、卵巢保护、生活质量等方面更多的医疗及社会心理需求,因此制定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中国共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1年12月,由我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肿瘤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多个学科专家召开第一届中国年轻乳腺癌专家共识大会,并于2022年7月正式发布首部中国年轻乳腺癌专家共识(Expert consensus for young breast cancer in China,简称YBCC共识)[5]。YBCC共识第一个专家投票是年轻乳腺癌的年龄定义。这是一个具有争论的问题,BCY5共识以40岁为界,但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更轻,国外也有研究将年轻乳腺癌界定在35岁以下,我国应如何定义?最终62%的专家投票认为年轻乳腺癌的定义应为40岁以下,达成了专家共识。既方便学术交流,也可促进诊疗的规范化,还有利于后续研究的一致性,由此可见共识制定的必需性。 YBCC作为第一部中国年轻乳腺癌共识,结合中国特点,精选了50个问题进行投票,最终形成的共识包括了中国年轻乳腺癌概况,BRCA1/2突变患者与年轻乳腺癌,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妇科问题,共6个版块。契合了年轻乳腺癌患者所最关注,或治疗上有差异需要特别讨论的问题。相比BCY5共识涉猎内容的全面,YBCC共识则精准且简明扼要。更重要的是YBCC共识针对许多问题,都引用了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来加以考量,更符合中国国情。 但无论BCY5共识还是YBCC共识,都不难发现,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许多问题仍缺乏答案,这是因为既往的研究多数为欧美国家发起,年轻乳腺癌患者由于现实中比例较低,因此非常容易被忽略,或很难大样本量入组。以SOFT-TEXT研究为例,这两项大型针对相对年轻的绝经前患者的研究,总入组人数加起来达5738人,但72.5%的患者≥40岁[7]。而针对晚期的研究在早年间更是经常只入组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在BCY5共识中,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并呼吁在后续研究开展时应允许纳入绝经前的女性和男性患者,这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年不少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均纳入了绝经前的患者,甚至还有专门针对绝经前晚期患者的研究开展[8]。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2],且在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占比高,年轻乳腺癌的特殊需求、诊疗上的不同更值得研究。目前我国已踏出共识制定第一步,下一步除规范化治疗外,完善我国相应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更多相关研究,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方向,既可以为中国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也可为全球年轻乳腺癌患者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BCY主席Olivia Pagani教授在YBCC共识大会讨论时所言:“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你们,你们中国专家来回答。” 刘强 教授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主任 逸仙乳腺肿瘤医院执行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外科博士 回国前任哈佛大学Dana Farber癌症中心讲师 ESO-ESMO年轻乳腺癌国际共识专家组成员 亚洲乳腺癌协作组成员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71(3):209-249. [2]WHO,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Cancer Today: https://gco./today/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