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弦,真的有五十根弦吗?

 北斗史地研究所 2022-11-14 发布于上海

说起“五十弦”,我想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关于“五十弦”,比较有名还有一首,就是唐 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而关于“五十弦”最早的传说,是《史记》里面记载的:

其春,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根据以上记载,“五十弦”这种乐器从汉代就有了,唐代在用,宋代在用。

奇怪的是,这种乐器只有25根弦,但却取名叫“五十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虽然《史记》中传说此乐器最初有50根弦,后来改了,但是这“五十弦”的名称,一直到唐宋仍然在用,不由得让人怀疑《史记》传说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迄今为止,我们也从来没有发掘出过任何五十根弦的乐器图谱或者实物。

另外从理论上讲,25根弦对于音乐演奏者来讲已经达到了操作方便的限度和音乐表达的广度,如果是50根弦,是在难以想象如何来演奏?其音乐的广度又有什么必要呢?

笔者认为,这个“五十弦”应该只是乐器的名称,而并非真有50根弦,其奥秘,就在“五”和“十”上。

我们来看古文字“五”

再来看古文字“十”

然后我们再来看古筝、古瑟的琴柱(码子、雁柱)

那么“五十弦”中的“五、十”并非指的是指数量的50,而是指这种乐器的琴柱外形像“五”“十”这种支架形状,也就是琴弦被琴柱架空了。

一般的古琴,其弦中间是没有琴柱的

而古筝、古瑟这些乐器,中间是有琴柱的

那么对于古筝、鼓瑟,不管它有18根弦、21根弦还是25根弦,它都可以叫做“五十弦”。

最后,我们再来看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这个“无端”是什么意思?是没有端头吗?

原来,在有的古瑟尾部,有用来系弦的枘,这个枘的外形颇像拨浪鼓,是谓“无”。(详见《马氏论语正义—为政篇1-5》)

“锦瑟无端五十弦“,翻译古来就是:

这种雕刻镶嵌精美图案像锦锈一样的瑟,头部的枘像拨浪鼓一样,琴弦别琴柱架空了。

只此一句,就描绘出了古瑟的外形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