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高系列(4):巴黎时期(上)

 gudian386 2022-11-14 发布于山东

68、画架前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38.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凡高创作进入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等。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这幅是凡高创作的第一幅油画自画像, 暗色调, 画于他刚刚抵达巴黎的时候。1886年2月底,凡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在巴黎期间的28幅自画像中, 只有两幅表现了作画时的凡高, 而且它们分别是标志着他在巴黎两年生活的开始和结束。

    69、戴黑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1.5x32.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对一个到巴黎来闯世界的无名荷兰画家来说, 伦勃朗是他羡慕的榜样。这幅自画像不管是自我欣赏之作也好,还是向他的荷兰同胞伦勃朗表示敬意而作也罢, 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 即参照了伦勃朗的风格。在这幅自画像里, 凡高穿着短上衣, 系着围巾, 帽子稍向后仰, 好像刚刚抵达巴黎的样子。

    70、铃鼓和紫罗兰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x55.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巴黎的克利希街有一家咖啡屋叫“铃鼓”咖啡馆,其店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件形状都像铃鼓,故名铃鼓咖啡馆。铃鼓又称手鼓,是维吾尔等族的打击乐器,这幅画中的紫罗兰花束就是置于铃鼓之上的。凡高在“铃鼓咖啡馆”的活动很可能是受到过劳特累克的鼓励, 劳特累克曾给咖啡馆画过一幅长筒铃鼓图。但也很可能是由于凡高与咖啡馆的主人塞加托里有同居关系; 对于这幅画之类的作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人说那是求爱的花束, 有人说那是换饭吃的画作, 也有人说那是打算卖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