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人,人何为

 通俗 2022-11-15 发布于青海
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的呢?比如看到一棵树,因为被人看到,树脱离了本身,被人认识才命名为树。否则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整个自然。在现代,有树的功用相对于整个它来源的自然。诚然,在人类的婴幼儿时期。人类就把树看成树,树被看做有功用,制成木材,树变成木头。换言之,自然界没有木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自然界是自然界整体的自然状态,由于人的发现,自然界不再自然了,被人功用。而人本身也是自然。在此处,人去征服自然,这样的人不再是树样式的人了,而是木头样式。人在现实生活永远离不开功用两个字了。
远古人类在自然时候,和树是不分你我的,出于蒙昧状态下的天人合一。可当人取用一棵树,用树的质料,加上木头的形式,用木头生火,木头被视为很好的燃料。当今,树取用为木头仍是人运用的材料,比如做家具。
理解自然界没有木头是很容易的。还需要讲,自然界也没有一棵树。究竟有没有一棵树是自然界的产物呢?我们可以想象没人踏足过的一处,我们没有能见的一地,能否存在一棵树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无。
讲树和木头的关系,其实是在问,何为人?人不同于其他存在者。一般的定义是人是种高级动物,而运动物又是何存在。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不厌其烦追问:“物之为物,究竟是什么呢?当我们这样发问时,我们是想要认识物之存在,即物性。”纯然物因素的物是简单的,例如人在人世把一般的客观存在物称之为物,桌子,肥皂,石。而若是回到人发现人世以前,在自然,是无物的。或者说哪怕没有可成名,也实然是物,可它无法显现,即是康德言说的“自在之物”,也就是世界整体,甚至是自然神本体。
古中国老子有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何为人的答案呼之欲出,自然神造神。第一个自然神是整个无物之世界。自然神造出人来,一切显现出来物存在,就前文说的,无显露了自身首先是人发现人。如果没有人存在,无仍是无。
这里的人发现人,就是自然神造的人,由于神性,去发现(造)了能功用自然的人。
还有认识,则是承认存在物,存在者存在自身,说这些,就是说明如何有一棵树在自然界,人和这棵树没有什么区别,何为人与何为树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人何为,只何为人是不够的,人何为才成了人自身呢?树被人认识发现在无之中,显露出来。自然神无法决定对树的有。可自然神造的神,人做出来了,那就是把树看做木头,木头被人功用了,而这正是人的“何为”。人何为是个一直在发展的过程,以前木头能取火,后来搭建房屋,到现在也能做家具。除却树,自然神之造物都被人功用着。
毫无疑问,人对待所谓客观物一直秉持利己的功用,人破坏自然,人爱护自然,都是主体人着眼人。除了人对客观物器具般的使用,除了人功用人本身。还能过哪种生活。那就是艺术与诗。除了把树砍下当木头烧了,人倾向于把自然的石块铸就为一种艺术品的表达,古希腊的神庙如此。
艺术仅在对实用性的反抗起实用性的作用。本质是人毫不实用的一种表达。是的,是人表达人自身在这自然神毫不实用。在这种表达中,人挥发着神性。就是这个毫不实用,人诗意的栖居,也即“天人合一”。
西方人到艺术品里赏析梵高的画,中国人则回望陶元亮的田园诗。
可以看到人何为走出了两条道路,是同一的,却不一样。在高科技迅猛发达的现代。人对待树木有上百种功用,在功用人本身,人越来越器具化的表达。人甚至要奴役同类,以此来最大化奴役自身。哲学仿佛也要对人生起某种功用,或有哲学一部分宣告他的结束。哲学起开始爱智慧,求真理,并不是功用的。老子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人要是发现人的一生如此不值得一过。又将何为?显然,人是在人的临界即人的监牢之中的只有毫不功用,才能回到无之中。可那竟是什么?端无生理,唯有一死吗?就哲学家要思考的唯一的严肃的哲学问题自杀。我会去死,可只有死亡时,死亡才死亡。只有去到我会去死中,我获得完满生。哲学家会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哲学家声称思考哲学是最幸福的生活。
在全部人中,人终究是会遇到我神的,他从那里开始,也从那里结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