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一调百病安

 图书 馆员 2022-11-15 发布于内蒙古

罗大伦:脾胃一调百病安,推荐一个中医妙方,专治脾胃虚弱

这是一个“懒癌”比比皆是的时代,“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整个人软塌塌的,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能少走一步就少走一步,能少动一下就少动一下。
他们很多其实也不是懒,很多人都是犯上了脾气虚的病症。
我们常用“中气十足”来形容一个人精神十足,这个“中气”包括脾气。
脾气主升,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脾气一虚,就像是没了气的气球,整个瘪在地上了。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说他们“没脾气”,因为脾气一虚,就算是准备干点事,往往也很难坚持下来,缺乏一股干劲儿。
脾虚会有哪些表现?
《黄帝内经》上书:“脾主运化”,在人体内,脾会控制体内的水分吸收进血液里,经过循环之后排出。一旦出现脾虚,则大量水湿在体内堆积,形成湿气。
湿气重一般有这些表现,快来看看你有没有吧~

湿气不除,后患无穷!湿气不仅能引起各种不适,还会直接导致面色变差,身材走形,女人老得快,这对于爱美的我们来说,简直是要命啊!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想要健脾祛湿,到底有没有好方法呢?
答案是当然有的。
一个中医食方,专治脾胃虚弱,脾胃一调百病安!
脾胃虚弱虽然让人身体备受困扰,但其实调理也不难,因为中医上有个专门针对健脾胃的方子:八珍糕。
八珍糕创于明代,本为御医陈实功的家传秘方,他一生注重脾胃气血的保养,寿命达到80多岁。他在《正宗》一书中留下了八珍糕的方子,称其“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此后,八珍糕沿用百年,成为宫廷食疗养生的妙方。

自乾隆40年以来,历代皇帝、皇后、嫔妃、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等等,无不竞相服食。慈禧太后也喜吃八珍糕,直至晚年,服食八珍糕从未间断。据记载,慈禧70岁时,体态容貌若50多岁。应该说,这与八珍糕的健脾胃、抗衰老功能有关。

到了现代,八珍糕依然备受推崇,在央视的节目中,就出现过多次!
著名中博士先生,曾在央视《》中,特意推荐过它。
节目中介绍,“八珍糕”专门治疗因为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虚弱。后来清朝的时候这些御医们把这个方子仔细观察了以后,说这个方子治疗这个病症百发百中,称它为“医中正道”。
第2次:2012年02月29日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
主题:《古为今用解“危急”》 节目嘉宾: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副院长
他在节目中说,八珍糕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里面的配料:山药、茯苓、薏米、麦芽、扁豆、莲子、山楂、芡实都是上品,都具有非常好的健脾,保护脾胃的功能。
第3次:2014年12月28日 CCTV10《健康之路》
节目嘉宾:刘剑锋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他在节目中说,“八珍糕”,乾隆的话,他基本上一辈子在吃,从年轻的时候到老的时候都在吃,这个八珍糕,他最主要的功效是什么呢?健脾益气。
第4次:2015年11月14日 CCTV10《健康之路》
节目嘉宾:于振宣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主任
他在节目中也多次强调,八珍糕补肾健脾养胃,对身体羸弱,需要补益的人吃非常好。
八珍糕的配方与制作方法
现在把方子和制作过程讲解给大家,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里制作。
材料:
党参30克 ,白朮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莲子肉50克 ,芡实50克 ,怀山药50克 ,白扁豆30克(大便干的话去掉,成人用法改成杏仁也行),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拌匀。(所有粉一定要打细一点,粗了影响口感。)
八珍中的药材功效
(1)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2) 山药:清热,解毒。《滇南本草》:清热,滋补助消化。
(3) 莲子:性平、味甘淡,有润肺、养胃、生津、益气、补脑、强心之功效。
(4)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清肝明目等功效。
(5) 薏苡仁: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6) 芡实:补脾止泻。
(7)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
(8) 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制作步骤:
1、将所有食材用料理机打成粉,越细越好;

2、用筛子过筛,滤去较大的颗粒,备用;

3、用温水将50克糖融化,有小朋友的话,可以多放些糖,口感更好。

4、用糖水将八珍粉活成较硬的面团,醒20分钟,

5、将面团揪一小块儿,分成约30克一个的小面团,将面团用模具压出形状,

7、放入蒸屉中大火蒸25分钟,即可享用。

凉后分装入小饭盒,每天吃一块,冰箱冷藏放三天的量,其余放冷冻,吃时蒸热即可。

但是也有读者说自己在家磨过八珍糕粉,经过过筛口感也很差。而且配比自己根本不熟悉,也不会根据自己症状搭配。
4个有用的中医良心药方,专治胃痛、胃胀、烧心、消化不良

现在想要坐下来好好吃顿饭真的难,更谈不上自己做饭吃了。基本上都是早餐在路上、午餐靠外卖、晚餐随便吃,这 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的肠胃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胃疼、胃胀、胃酸、烧心,这些症状。那么如何从常见症状判断胃部疾病呢?

胃不舒服,可以从表现症状上作大致判断:
胃痛大多见于胃粘膜糜烂和溃病,由酸水刺激糜烂面引起。
腹胀和嗳气多见于胃病累及肌层,引起胃动力下降。
消化不良和稀便多见于消化酶分泌不足,这些症状有萎缩性胃炎可能。
烧心、咽部不适则是食管返流的典型症状。
胃部疾病症状初见时虽有端倪,但最终确诊需做胃镜检查。那么胃部疾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胃炎到胃癌,都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别忽视!
首先要从胃的结构和病机说起。胃,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偏左侧,上有贲门,连接食管,下为幽门,连接十二指肠,两者之间就是胃体。胃壁从内至外分三层,即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胃炎」就是发生于胃粘膜的炎症。开始时表现出充血、水肿,即为「浅表性胃炎」。继而出现表面溃烂,即为粘膜糜烂。糜烂加深成一个洞,即形成「胃溃疡」, 溃疡侵蚀血管,就会造成「溃疡出血」。
如果炎症反复发作,会使胃粘膜细胞受损、变性。由复层鳞状上皮异变为类似肠上皮的「单层柱状上皮」,这就是「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这预示着发生进一步细胞变化的风险。
而「贲门」和「幽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松弛,则会造成「食管返流」和「胆汁返流」,对胃和食道造成进一步损害。
在人的一生中,许多因素都会造成胃的损害。如:吃辛辣、冰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不规律、不卫生及感染幽门螺杆菌等。如此日积月累,「胃病」就产生了。
胃疼、胃胀、胃酸、烧心,4个实用中医经典药方
胃疼
胃疼一般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寒凉和生气。寒凉是胃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寒性易致凝滞收紧,所以寒邪易导致不通,不通则痛;生气时,肝气凝滞,不通,肝气犯胃也会导致胃痛。
人体平时的消化过程不是仅仅依靠胃的消化作用,还要依靠肝的疏通作用。所以肝一生气,胃也就跟着不舒服了。
高姜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作用;香附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两味药加一起既能够将胃里的寒散掉,也能把胃里的气排掉。
胃胀
胃胀也是胃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部分人是食欲不好,吃一点儿就胀,另外一些人是食欲好,但是不敢吃,因为吃完就胀,中医称之为胃堵,它的根源是痰饮。
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一直具有健脾益胃、助消化、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的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
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进食欲;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痉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松弛状态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胃酸
反酸的者大多是胃火太大,往往胃中伴有热、烧灼感。反酸烧心易引发反流性胃炎。黄连具有清胃热的功能,用于烧心反酸特别有效;吴茱萸具有温胃止呕、湿肝散寒、引火下行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中和黄连的凉性。
烧心
在消化科经见到烧心泛酸、呕恶暖气、呃声频作、口苦口臭、胃脘胀痛、嘈杂似饥、食欲反倒旺盛、舌暗红、苔黄腻、脉象弦滑的病人,多属中医胃脘痛吐酸、胃反嘈杂等范踌。越鞠左金丸化裁。加减:泛酸较甚者加乌贼骨,大贝,瓦楞子;湿热苔腻甚者加藿香,佩兰;挟有肝气不舒者加柴胡,枳壳;若伴有恶心呕吐者可合温胆汤;若因伤酒所致者加葛根,砂仁。
小贴士:个人的体质和病症不尽相同,不要盲目服用,食用前一定要遵循医嘱,让医生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但丁香猴头菇茶里包含的都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所以对于胃胀、消化不良的人群,还是可以作为日常茶饮的。
胃痛别乱吃药,多吃这些天然“养胃药”,消炎袪火,修复胃粘膜

胃炎很常见,民间有“十人九胃”的说法,虽无性命之忧,却反复难愈,不少人都有胃炎,而对于慢性胃炎,由于对它的症状不了解,不少人不能及时发现,从而没有进行调养护理,从而导致胃炎加重,胃炎患者朋友大多数的显著症状,都是胃痛反酸与胃胀。即使,这些症状一些药物可以暂时性的缓解。但是,这些药是吃上就好不吃就犯。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平时更应该注重饮食调理,和51养生网小编一起了解吧。

莲藕
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还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杨桃

可以很好的呵护胃黏膜,而且其果汁中含有大量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能提高胃液的酸度,促进食物的消化。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胃病功效。
小米
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易于消化,又开胃又养胃,素有“代参汤”之称。煮小米粥的时候,要凉水下锅,小米能够随着凉水慢慢变热,里面的营养也可以慢慢的释放出来,这样熬出来的粥更营养。
杨梅
杨梅是一种好吃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的功效,胃不好的人,每天吃几粒杨梅,可以有效的修复胃粘膜,让胃更健康。

蒲公英蒲公英根是全草蒲公英的根茎,其作用比蒲公英还要大,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常喝有利于胃炎的恢复。

辣木叶辣木叶是一种自然中草药,具有修复胃粘膜、调理肠胃、医治胃酸胃寒等胃部症状的功用,搭配养胃的丁香叶,一种强效养胃茶。健康之类的还是要好好的在意!

湿热的根源——脾胃虚弱

什么是湿热?

“湿”和“热”是一对组合,湿是指引发的病症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征的病邪,热是指引发的病症具有炎热升腾特征的病邪。也就是说,湿热会让人体产生具备以上两种特征的症状。比如:小便短赤、阴部瘙痒、泌尿系慢性炎症,同时又口干舌燥、容易上火
湿热怎么来的?
笼统来说,湿热都可能外感、也可能内生。外感多为实证、病程短,好解决。内生则意味着身体机能的运作失调,多为虚症。尽管热证多实,但其根源往往是阴虚火热。
我们重点来说内生的湿热,因为这才是主犯。
先要说一一个脏器,那就是脾。

中医把脾和胃搁在一起说事,脾胃的功能是水谷运化,就是消化、吸收为主。当然,这么说不够科学,因为中医的脾还有统血等系列功能。

可以忽略统血之类的功能,但绝不能摒弃中医对脾胃的另一个定义:天之本!
这个厉害了,就是说,我们人的身体自出生后,就以脾胃为本。那么,脾胃不行,百病缠身不是夸张,而是迟早。

这里就有个题外话,很多人说现在年轻人物质条件好了,身体反倒不行了,猝死频发,还有

20、30岁的就纠缠上肿瘤了。有没有人去想过:现在年轻人除了作息不规律还有一个重大隐患就是脾胃!不吃早饭、冷饮暴食,脾胃何堪?脾胃不行,后天之本坍塌了,身体就是秋后树叶,极其脆弱。
传:湿热多从脾胃弱开始。
脾胃虚弱,不仅仅是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也会随着程度积累表现在大便秘结、大便稀,皮肤枯燥、毛孔粗大等一系列体征上。

脾胃虚弱必将导致湿热蕴结,也就这两个家伙趁机狼狈为奸,合谋作案。

第一个受害的是中焦,也就是破坏代谢平衡,开始长肉、虚胖,尤其是肚子,神情不爽,慵懒。其次就是下焦,这个时候,人体的泌尿系统,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内分泌问题就开始逐步体现出来了。简单理解就是:下半身的代谢失衡,相应的生理机能紊乱。到了下半身出问题了,湿热下注正式登台,等到增生、肌瘤甚至癌变,这俩案犯就算功成名就了!
湿热怎么调理?
一、首先管好饮食(规律、适量、卫生),避免生冷,开始养胃;没有土壤就不会有花果,先解决基础问题。
二、调理代谢,把被破坏的平衡修复好。我们人体自带修复功能,只是需要我们去激活,去给这个功能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整体调理,适当运动、出汗调动代谢功能;
机能调理,调理肝功能、脾胃功能改善循环。

三、杜绝粗暴干涉!这个是保健、调理的大忌,就是哪里不好了,买一堆营养品、保健品。不是否认这类产品,而是它违背了我们要达成生理平衡的初衷。理由很简单,一个天天使用保健品的人,免疫力往往会更差,因为破坏了自身免疫平衡。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痞满、胃痛、呕吐、吞酸,各种胃病,寒热并用是关键

胃病,想必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痛苦,胃是是人体的仓廪之官,对于人体的作用,不言而喻。胃病的种类很多,胃气上逆、胃热、胃寒、食积、痞满、胃痛、呕吐、吞酸……

这么多种症状,寒热错杂证者,也较多见,但易被忽视。有人说其关键不过寒热并用,这是真的吗?快一起来看看吧!
主要病因病机:
胃为阳土,寒邪客胃,胃阳被遏,气闭从阳化热,在寒邪未尽之时,致使寒热并存;或胃有痰食积热,复为客寒所遏;或属热证,治过寒凉,胃热未尽,阳气已伤;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横逆犯胃,复食寒凉;或邪浊在胃,从阳热化,复又传脾,从阴寒化,成上热下寒之寒热错杂证。
胃病者,其病变核心虽然在胃,而与脾肝密不可分。脾胃者同为中州之土,互为表里,升降相因,阴阳和调,共同完成食物的受纳与运化。然脾胃的升降,又必赖于肝气的条达,所谓“土得木而达”。
反之,若肝病者,或郁或逆,必乘中土,所谓“土恶木也”。即木壅土滞,脾胃升降失调。
上述病因,何以致胃脘痞满、疼痛、呕逆?这是因为胸为阳,腹为阴,胃正在心下,属阴阳交界之地。
从人体之纵向看,心下乃阴阳上下升降枢纽之处。脾属阴主升,胃属阳主降,脾胃升降失调,极易在这个阴阳交界的心下部位出现病变反应。
故上述诸因,终成寒热邪浊内阻,脾胃之气升降失调壅塞心下,致使脾失健运升清,胃失受纳通降。邪气壅结心下则痞满,气机壅滞不通则疼痛,胃气不降反升则呕逆。
辨证要点:
胃痛、痞满、呕逆,因寒诱发或加重,得温则减,而反口苦、舌红、苔黄。
在治疗上,若纯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中寒更甚;若纯温中,则寒邪未散而胃热更盛。故当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投以调其升降。
方:黄连,黄芩,干姜,吴茱萸,陈皮,半夏,枳实,白蒺藜,白芍,茯苓,白术,甘草。
本方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行气导滞治胃为主,辅以疏肝健脾,以复脾胃升降之功。方药是由半夏泻心汤、枳术二陈汤、四逆散合方加减而成。
方中有四组药物,一是寒性苦味的黄连、黄芩;二是热性辛味的干姜、吴茱萸,两组相伍,热清寒散、辛开苦降,苦则降泻于下,辛则开散于上,以使心下阴阳上下升降交界之地畅通;三是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白术、甘草,健脾燥湿、化痰止呕、散结消痞,以祛邪滞、调脾胃、复升降;四是白蒺藜、白芍,柔肝平肝,和胃降逆,以除肝郁之犯,并取肝气条达之助。

统观全方,肝脾胃同治,疏肝健脾和胃与祛邪行气导滞同治,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导滞降胃为主。使寒热去、邪浊除、气滞散,脾升胃降,则痞消、痛愈、呕逆除。

加减:
泛酸,加煅瓦楞子、乌贼骨;
脾虚便溏,加薏苡仁、白扁豆;
口苦,加连翘、柴胡、茵陈;
嗳气频作,加旋覆花、代赭石;
痰热心下痞,加瓜蒌皮;
夹食滞者,加焦三仙;
胃痛甚者,加佛手、檀香;
夹瘀者,加丹参、赤芍;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蒲公英、半枝莲、厚朴、白花蛇舌草等。

这个百年名方就两味药,胃痛、胃寒、胃胀都能治>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说,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才换来今生的相遇。佛说,前世五百次的相遇,才换来今生的相守。能与一知心人,相遇,相识,相知,相守,需要前世今生多大的缘分。并非每个人都会邂逅他的一见钟情,也并非每个人都会等到他的日久生情。高良姜,与香附,不知在佛祖面前修炼了多少年,才换来了如今的相惜相守。

说起来,似乎也是缘分使然,冥冥之中让我遇见了它,然后我不得不去了解它。一病人来了之后说自己胃不舒服,反酸。经问诊,脉诊以及舌诊,说其平常易食生冷,而且观其舌苔白,水滑。故辩证其为肝寒犯胃,在所开的方剂中用了高良姜和香附,这便是知名的“良附丸”。不敢说这药有多么神奇,但是没有再见过那位患者确实是治好了。
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热。因此被中药学归为温理药。其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因此可以治疗胃寒腹痛。可能正是因为其不断努力,认真在佛祖跟前修炼,佛祖便赐予了它这些独有的特性,让它去邂逅心目中的另一个它吧。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味辛,微苦,微甘,性平。被中药学归为理气药。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之功。因此可以治疗肝郁气滞痛证。
高良姜,香附分属不同科属,二者似乎没有什么相通之处,门不当,户不对,是什么让它们冲破冲冲阻碍,捍卫自己的缘分呢?或许是佛前无休止的修炼,或许是不可阻挡的凡心,亦或许只是月老的一线姻缘。但是它们两个还是在一起了,在一起后对于一些寒凝气滞,肝寒犯胃之胃脘疼痛,嗳气吞酸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而且不仅现在,早在很久以前,在《良方集腋》上就已经记载了高良姜与香附的情缘,“良附丸”之妙由。本方用治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但是要注意胃脘痛属于肝胃火郁,甚或出血者忌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竟20年,服中药14剂以上调治,获愈

陈某,男,55岁。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20年,每于餐后胃脘部胀满作痛,空腹时上症减轻,不能食生硬、油炸食物,口中黏腻,白痰量多,舌苔厚腻略黄。

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方以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苍术、藿香、半夏、槟榔、浙贝母各15g,厚朴、陈皮、豆蔻、砂仁、炙杷叶、柴胡各10g,太子参20g,茯苓30g。
服上药14剂后上症缓解,此后偶因饮食不节致胃痛发作来诊,均以上方加减调治而获愈。
医案出处:梁贻俊临
慢性胃痛,迁延日久,每致胃功能紊乱,食积内停,湿浊内生,阻碍气机,乱其升降,多致胃痛不食,口干黏腻,大便不爽。
积滞不除,胃痛难复。治宜燥湿消积,行气导滞。燥湿除滞可清洁胃腑,与理气通降法合用,可促进胃肠蠕动、传导、运化功能。
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化湿消导之品进行治疗,久病入络,久痛生瘀,胃痛久而不愈者,可加延胡索、郁金等活血止痛。
萎缩性胃炎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部隐痛不适、打嗝嗳气、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感、消瘦及贫血等表现。但是萎缩性胃炎说不严重也不行,因为大多数萎缩性胃炎基本都是治愈的。
不注意去治疗,会导致胃粘膜出现炎症反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会出现胃腺体的化生及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为主,这样很容易导致胃癌的出现。

萎缩性胃炎不能靠症状来判断发展程度,有些没有症状的人可能胃粘膜萎缩已经很严重了,但有些人症状很明显但却并没有萎缩。

所以,只能依靠随访,也就是定期复查来确定病变程度,通常建议:
(1)没有出现肠化生、异常增生的萎缩性胃炎,1-2年做一次内镜、病理复查;
(2)中至重度萎缩或者是伴有肠化生,每年1次复查;
(3)有轻度异常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每3-6个月检查一次; 
(4)重度异常增生,马上做内镜复查和活检病理检查,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应该手术或内镜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