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KL团队以北京CBD责任规划师的角色为契机,从宏观视角的“设计师”角色,转身成为具体城市事务中的社会工作参与者,以微观的角度重新看待中央商务区的转型和提升。 # CRTKL团队的责任规划师实践 责任规划师制度是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政府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空间品质,实现精细化治理而对现有规划实施提出的一个重要补充。当前,北京CBD区域已经逐渐进入了“存量更新”阶段,产业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同时,社会生态和人文环境等方面也显露出了一些相对的不足,对应的规划工作也需要开放、多元的新思路、新模式。在过去三年中,CRTKL作为北京CBD片区责任规划师,以多个维度展开了社区规划工作的尝试。 北京责任规划师“1+4+N”工作机制: “1”指的是“综合协调组、跨界专家组、研究组、宣传组”四位一体的市级责任规划师工作专班; “4”指的是开展跟踪调查、制度完善、能力培育、智慧协同四项支撑保障工作; “N”指的是孵化落地的实施项目,内容涵盖微空间品质提升、老旧小组综合整治、拆违空间再利用、控规实施、名城保护等多个领域。 每个责任规划师(团队)均与属地形成一对一的固定服务关系,在严格准入的基础上,形成至少4年~5年的跟踪陪伴关系。责任规划师兼具“规划统筹型”与“社区协动型”的双重角色定位。 1 从“城市设计”到“设计治理” 传统的宏观规划视角更为注重技术层面,而公共政策属性方面偏弱。作为责任规划师,既要自上而下传达政府规划目标,又要自下而上反馈开发中的实际需求,通过专业手段协助政府部门实现城市治理中的多方共赢。 CBD作为北京高端产业和人才最密集的区域,在城市环境品质和氛围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在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主导作用。围绕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提出的相应课题,责任规划师团队以相应国际化城市案例为参照,针对北京CBD区域国际化氛围不足、无障碍环境不佳、观光设施不足、第五立面提升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现状评估和针对性研究,以“伴随式设计”的方式,探索城市动态提升的路径。 CRTKL-北京CBD第五立面提升研究思路(概念研究,非正式成果),并非“愿景式”的设计,而是试图通过对CBD区域现有建筑第五立面风貌特征进行成因分析和要素拆解,提出具有操作性和实施性的动态调控系统。 CRTKL-北京CBD体验观光路线的相关研究,对现状热门目的地和实际客群的分析,为CBD城市观光设施提升提供反馈和依据。 2 参与式规划--项目方案沟通机制 规划方案要想在真实、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挥作用,就必须考虑增强合作,减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隔阂。而这也反过来要求规划重新审视规划师应承担的角色,和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责任规划师作为参与式治理的独立第三方,需要跳脱传统设计的思维局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CBD区域某地下通道的方案审查为例,由于涉及到工程技术方面等诸多限制,对方案的实际使用体验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规划师团队就该方案与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进行多轮讨论,通过多方协调,达成较满意的改善建议。 CBD地下联通空间意向图(概念研究,非最终方案)–通过各方协调,针对地面辅助用房影响形象、垂直交通效率不高、空间品质不佳等设计难点进行统筹优化。 3 “用脚丈量”--现状调研与规划评估 规划师走入社区实地调研,与各楼宇、社区及城管等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能够建立及时高效的反馈系统,了解城市背后运行的体系,解决具体和清晰的问题。 以沿街外摆问题为例,责任规划师团队在走访和调研中发现,适当的商业外摆有助于改善CBD区域的街道活力和氛围,但也有影响交通和挤占公共空间的风险,且CBD区域巨大的人流会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管理压力。这种情况下,停留于图纸层面的设计策略不能适应实际需求,规划师团队在管委会的协助下对各街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一街一策”的原则,对相应的空间设计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建议。 CRTKL责任规划师团队就商业外摆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CRTKL责任规划师团队进行实地访谈 北京CBD区域的临时咖啡亭,为街道增添了活力 4 “搭建桥梁”--规划宣讲与公众交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静态的规划发展目标往往缺乏灵活性。需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为各界提供对话、辩论的平台,积极反映和尊重各方意见,在发展规划中积极做出有效应对。 一方面,CRTKL责任规划师团队协助管委会举办多次座谈会,收集各楼宇的诉求和改造意向,对一些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限制条件进行沟通和解答,并就统一标识、公共空间微改造等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北京CBD片区楼宇座谈会现场 另一方面,CRTKL团队积极对接专业机构进行前沿学术交流。在2022年度的学术交流活动中,CRTKL团队与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共同邀请了来自SOM的规划合伙人Douglas Voigt、设计总监Thomas Hussey和ISA的执行董事张亚津博士,就伦敦、芝加哥等国际城市的商务区规划实践中的经验和趋势进行交流和探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 CRTKL对未来中央商务区的展望 未来中央商务区的规划正在从“建造场所”的物质空间设计过程,逐渐转变为共同参与“场所营造”的多元化进程。 从国际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CBD的城市风貌和运行机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端办公机构持续涌入,而低端办公机构陆续外迁,日渐密集的人口给公共交通系统及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管理机制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日益进步,也带来了各种新的解决方案。城市规划也需要转型和变革以适应新常态下城市更新和发展的要求。我们意识到CBD发展的以下几个趋势: 1 “存量更新”的新模式 北京CBD大部分区域已经完成建设的情况下,街道、楼宇业主等逐渐成为规划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参与者。这种模式通过管委会或平台公司组织,协调多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协商共同参与,加强“自下而上”的自治作用,在现有政策基础上通过弹性赋能激励创新性空间利用,推动空间环境品质、区域品牌运营和公共活动等多方提升。 CRTKL-朝外大街城市更新项目,由昆泰集团统筹策划,通过推动公共空间和老旧楼宇的更新,打造城市活力创新策源地。 2 新型复合场所的需求 在传统CBD中,主要功能场所就是办公楼宇,而如今,中央商务区还是一个运转高效的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功能定义趋向模糊,但高效性、密度感愈发明显,信息服务、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等因素逐渐成为区分中央商务区能级的重要标志。 统筹考虑商务区功能多样性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功能的协同、互动、互融,以合理的商务、商业、居住功能结构和相匹配的服务配套品质,吸引人、留住人,用空间搭台提供新产业迸发的机会,促进区域内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元素之间正向反馈和创新性发展。 CRTKL-西单“更新场”,以公共价值再造为核心,将地上部分升级打造为城市休闲空间还予公众;地下部分以前沿设计规划,实现高效土地空间复合利用。 3 区域品牌建立 前期通过视觉系统的创立和推广定义出CBD的物理边界,在时间维度上通过常态化、系列化的商业、艺术、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强化CBD品牌意向,让生活、工作在此区域的人群形成归属感。创建观光项目、专属节日(如咖啡文化节)引流外部人群推广CBD品牌,形成对于本区域的向往情绪,并在真实体验中感知区域特点及优势,形成认同感,从而将流动转变为留存。 适度的弹性空间预留、各种设施的可达可见、步行环境的营造、天际线的优化、观光节点周围趣味点浓度、相对静态的规划指标和管理办法与快速变化和高复合型空间之间的关系等正是责任规划师们的着眼点和发力点。 当前,责任规划师的工作机制还在摸索和尝试过程中,CRTKL的责任规划师团队也将继续调整和完善未来的工作模式,以专业力量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共建城市美好未来。 #Design Team CRTKL责任规划师团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