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点拨||孙梧谈诗

 寞霏 2022-11-15 发布于内蒙古

      诗歌作为一种极具美感的文学形式,不仅能用极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情感,更能引发起人心灵深处的共鸣和认同。那么,我们怎么样把握灵魂写出一首打动人心的诗歌来呢?我们不妨看看孙梧老师怎么说。

注:以下内容是老师是在班级群里和同学们随意交流叙述,后由苏好同学收集汇总,我看后觉得特别值得学习和收藏,特整理成文,以供大家一起学习参考。

 孙梧谈诗

     传统诗学就两个标准:言志抒情。现代诗歌的标准更复杂一些,终究还是与人最关键的心理和生命发生关系。
     诗歌人人都会写,可以说,什么都可以成诗,诗歌在生活里面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素材有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素材、每一种感悟都可以写成诗,写一首好诗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对素材进行选择、思考、调度,也就是要进行构思。

      诗的构思,就是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为完成作品的主题,对素材进行选择、组织、提炼、调度的过程。
        一首好诗的形成,需要四个方面,一是诗的意境,二是巧妙的构思,三是动人的细节,四是主题的升华。
     意境是诗歌勾勒出的境界。这个境界来自于修养,来自于气度,来自于细致入微的观察,来自于海阔天空的想象,来自于匠心独运的创造。
      所谓的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通俗的理解,就是本身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所谓的虚,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情景。通俗的理解,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虚与实是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使诗的意境更具体,立意更深远,联想更丰富。
2、在诗歌中,虚实结合才能提升诗歌的内涵。只有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才能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表达出广阔的审美空间
3、如果你的诗歌过度写实,舍弃虚,容易导致诗歌呆板、凝滞,思路不够开阔。当然,如果仅仅写虚,舍弃实,诗歌则不免显得空洞,虚华。优秀的诗歌,有时会化虚为实,有的化实为虚。
4、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虚实结合。一般情况下,先写实,再拓宽延续,再虚起来,进行主题升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