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564、宋哲宗恢复新法

 梦想童年594 2022-11-15 发布于江西

#头条群星9月榜#

王安石搞了十几年变法,司马光一年时间就把新法废除了,可没有想到的是,宋哲宗亲政以后又翻案,恢复了新法。大宋王朝来回折腾,焉有不衰败之理?

宋哲宗是宋神宗第六个儿子,他前头的五个哥哥全都夭折,只得由他继承了皇位。因他年龄小,祖母高太后临朝听政。

高太后是宋神宗的母亲、宋哲宗的奶奶。她贤明睿智,威望很高,为宋哲宗登基功不可没。宋神宗病重的时候,想让儿子继位,但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所以没有确定继承人。宋神宗的弟弟赵颢、赵頵见侄子年幼,皆有觊觎皇位之心。

赵颢、赵頵都是高太后的亲儿子,当时三十多岁,年富力强。有些大臣也有兄终弟及的想法,朝廷一时议论纷纷,皇储难定。

高太后却与当年的杜太后不同,她坚持父死子继。高太后把大臣们召来,当众夸奖赵煦,说他虽然年少,但性情至孝,聪明好学,已经能够背诵《论语》了,还写得一手好字。自宋神宗有病以来,赵煦一直手抄佛经,为父亲祈福。

高太后如此夸赞赵煦,还把他抄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大臣们自然明白高太后是什么意思,纷纷表示拥戴赵煦为帝。于是,高太后按照宋神宗的愿望,当天降制,立赵煦为皇太子,皇储之争至此告终。

高太后临朝听政期间,为政宽和,体恤百姓,生活节俭,而且不为娘家人谋私利,得到人们好评,被誉为“女中尧舜”。不过,她重用司马光,废除新法,引发后世议论。

高太后崇尚宋仁宗时期的清平盛世,经常教育年少的宋哲宗,让他学习宋仁宗的治国之道,不要像他父亲宋神宗那样,擅改祖宗之法。高太后试图把宋哲宗培养成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稳稳当当、不出乱子的皇帝。

不料却适得其反,宋哲宗对父亲宋神宗的治国之策进行了认真研究,反而认为变法是对的,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有不断地革除弊病,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高太后看出了宋哲宗的倾向,但孙子逐渐长大,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他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很想锐意进取,干一番事业。高太后无可奈何,她在临终之时,委婉地告诫宰相范纯仁等人,希望他们适时而退,给新人让位。

公元1093年,听政八年的高太后病逝,享年六十二岁。宋哲宗开始亲政,他决心继承父亲的事业,大展宏图,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宋哲宗年轻气盛,行动果断,他刚一亲政,就免去保守派范纯仁等人的职务,提拔改革派章惇为宰相,主理朝政。章惇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高太后执政时期,章惇遭到保守派攻击,被贬到了遥远的岭南。

章惇虽然历经磨难,依然斗志高昂,他在宋哲宗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反正。凡是司马光废除的新法,一律恢复;凡是被贬的改革派官员,统统予以重用。而保守派官员却遭了殃,或罢免,或贬官,或流放,无一幸免。好在宋朝不杀士大夫,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宋哲宗对王安石予以褒扬,赐谥号为“文”,配享宋神宗庙庭。后来,王安石地位进一步提高,被追封为舒王,配享孔庙。不过,到了靖康元年,保守派得势,王安石又被剥夺王爵,毁掉画像,清除出孔庙。

与此同时,司马光则被诋毁。司马光死时十分风光,获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宋哲宗还赐碑“忠清粹德”。如今,宋哲宗下诏,削夺司马光一切赠谥,把赐碑也毁掉了。不过,司马光后来再次获得赠谥,配享庙庭和孔庙。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政治人物,死后也几经反复,不得安宁。

章惇等人的胸怀,比不上司马光,竟然要求挖掘司马光的坟墓,砍他的棺材,以泄私愤。宋哲宗没有同意。

章惇等人恢复了新法,改革派扬眉吐气,但他们此时所考虑的重点,不是如何推行和完善新法,而是着力打击保守派,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个期间,士大夫获罪者达八百三十多家,重罪者千余人。变法终于演变成了权力之争,而且时常反复,造成朝廷混乱,人心离散,国力衰弱,这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笔者认为,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而在于变法的反复性。如此反复折腾,人们无所适从,人心离散,什么样的朝廷也承受不了。

宋哲宗具有雄心壮志,很想干一番大事。他励精图治,重用新党,继续推行新法。在军事上发动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打败西夏,使得西夏臣服。

可惜天不保佑,宋哲宗亲政只有七年,就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五岁。宋哲宗没有儿子,只好由弟弟赵佶继承了皇位。赵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徽宗。

宋徽宗多才多艺,属于艺术型皇帝。可他缺乏治国才能,又骄奢淫逸,重用奸臣,造成内忧外患,北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和灭亡。请看下一集,宋徽宗才高德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