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禽类感染部位多在骨骼、腱鞘和腿关节,但是其他地方也可以发生感染。 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球状菌,常由很多球菌相连在一起形成葡萄串状,无鞭毛,不产生芽孢,是对外界的抵抗力最强的细菌之一。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雨季、潮湿时节发病较多。饲养管理不善及缺乏卫生消毒严密制度,是促使本病发生和提高死亡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皮肤损伤是本病原体主要侵人门户,也是重要传染途径,如注射疫苗造成的污染、网刺、刮伤和扭伤均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1)临床症状由于本病原菌侵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表现多种病型。 ①急性败血型。幼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两翅下垂,缩颈,眼半开半闭呈嗜眠状,羽毛松乱,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类,还可见到鸭的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浮肿,滯留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严重者可自然破溃,流出棕红色液体,污染周围羽毛。 ②慢性关节炎型。鸭只患病后表现多个关节肿胀,特别是跗关节和趾关节,这种炎性水肿还波及关节周围的肌腱鞘、患部呈紫红色或紫黑色,若已破溃,可见干酪样黄白色坏死物,经一段时间后结成污黑色痂。此病型常见于中鸭和成鸭,患鸭初期局部发热,肿胀部位发软,站立时频频拾脚,驱赶时则表现运动障碍,跛行,不愿走动或站立,多伏卧,一般仍有食欲。随着病程的发展,患部疼痛、行动不便,采食困难,逐渐消瘦,最后导致衰竭或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③脐炎型。主要发生于雏鸭(尤以 1-3日龄为多见)。 由于脐部未完全闭合,感染葡萄球菌后引起脐炎。雏鸭脐孔发炎而肿胀。腹部膨大,局部呈黄红色或紫黑色,质稍硬,间有分泌物,俗称“大肚脐”。雏鸭表现精神不振,眼半闭,翅膀下垂而张开,一般在 2-5天内死亡。脐孔感染其他细菌也可发生脐炎。 (2)剖检变化 ①急性败血型。以幼鸭多发,患鸭死亡的病变可见肝脏肿大,淡紫色或黄绿色,表面呈斑驳状。病程稍长者,可见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或有出血点。脾脏肿大并有白色坏死点。有些病例肺呈黑红色。死鸭的胸部、前腹部羽毛稀少或脱毛,皮肤浮肿,紫黑色,皮下积有大量胶冻样粉红色或黄红色水肿液,往往可延至两腿内侧、后腹部。若属自然破溃的,则极易造成局部受感染,剪开皮肤可见到整个胸、腹部皮下充血、溶血,弥漫性紫红色或黑红色。心包腔积液,呈黄红色半透明状,心冠沟脂肪及心外膜偶见出血点。 ②慢性关节炎型。以成鸭为主,常表现关节炎,关节囊内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多见于趾、跗关节,表现出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充血或出血。病程较长的病例,则变成脓性和干酪样黄色坏死物、甚至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及畸形。 ③脐炎型。多见于雏鸭,患鸭脐部肿大,呈紫黑色或紫红色,有暗红色或黄红色液体,时间稍久则为脓样干涸坏死物,卵黄吸收不良,稀薄如水。 (3)诊治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综合分析后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 加强鸭群饲养管理,防止异物性外伤。从种鸭产蛋环境开始做好各个环节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异物刺伤或接种疫苗时刺伤皮肤。种公鸭应断爪,运动场内要清除铁钉、铁丝、破碎玻璃等尖锐异物及细丝线.棉线等,防止鸭掌被刺破或鸭腿被缠绕受损伤而感染。接种疫苗时,应选用适当孔径的注射针头,减少损伤面,同时要做好局部消毒工作。 可以选用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卡那毒素等进行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