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目惊心!4岁女童手背严重烧伤,给孩子买这样物品需慎重

 优家教育 2022-11-15 发布于北京

文丨 优宝

不能给小孩子买手机,但又怕孩子在外出什么问题联系不上怎么办?
 
于是儿童智能手表逐渐在孩子之间风靡起来,能发信息、能通话、能定位、还能看动画打游戏,不仅孩子喜欢,也广受家长青睐。
 
可这种集合了众多科技于一身偏又物美价廉的东西,其中潜藏的安全隐患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曾有新闻报道,福建泉州一位4岁女童依依(化名),手腕上带着的智能手表突然发生自燃。
 

孩子手背皮肤遭受波及,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三级烧伤。
 
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平时好端端的手表会突然出现问题呢?
 
除了会自燃,智能手表还有哪些安全隐患呢?
 

揭秘手表自燃

据依依爸爸称,孩子被烧伤是发生在6月8日下午。
 
在事发前几天,他们将依依带到了外婆家,暂时由外婆照看。
 
事发时,依依正在和三岁的表妹玩耍,家中只有外婆一个大人。
 
外婆把两个孩子放在屋内自行玩耍,自己则在屋外拾到东西。
 
当时,她突然听到“嘭”的一声,紧随其后的是依依喊叫声。她立即冲到房间里查看。
 
此时,房间里已弥漫了大量的浓烟,有明显烧焦的味道,且浓烟仍不断从手表冒出。
 

被烧坏的依依手表

因为惊吓过度,依依哭闹不止,不断尝试甩掉佩戴在左手上的手表。
 
在外婆的帮助下,依依才脱掉手表,但此时孩子的手背已经被烫伤。
 
为了减轻依依的痛苦,外婆用流动的自来水不断冲孩子的手背给伤口降温。
 
爸爸说:“在看到孩子被烧成焦黄状的伤口后,家人都心疼不已。
 
一位朋友告诉我,手表自燃时的温度,就好比电焊产生的几百度的高温。
 
孩子才四岁,皮肤还非常娇嫩。幸亏是脱表脱得快,否则,孩子的手估计就保不住了。”
 

这只电话手表是依依舅舅从网上购买的,也未曾插过电话卡。
 
因为孩子觉得好看,时不时会佩戴一下,事发前两三天均有佩戴,但不想竟发生这样的意外。
 
这家人只当是买到了劣质电子产品,已经与商家取得联系,并在协调处理相关的赔偿事宜。
 
然而无独有偶,广东江门也曾发生过一起儿童智能手表自燃事件,造成了学生手腕烫伤。
 
当时这只手表是从某品牌实体店购买,发生事故后,家长还特地发到学校群里,提醒其他家长。
 

儿童智能手表的能量来源是手表内部的锂电池。
 
手表出现自燃或者爆炸,一般是因为锂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或过充电。
 
专家表示,电池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出现自燃和爆炸,一般有三种可能。
 
电池被挤压变形和充电过载,这两种可能性优宝都在此前文章中做过详细解读。
 
可见《凌晨,2名幼童意外身亡,祸源竟是身边的这个“定时炸弹”》一文。
 

最后一种可能性就是没有做好防水,手表进水包括汗液进入手表,可能导致电池短路,引发自燃。
 
虽然很多儿童智能手表标明是游泳级别的防水,可以戴着洗手和洗澡,但万一防水没有做到位,就有可能导致事故。
 
更何况小孩子对防水从来没什么概念,行为也很随意,洗手洗脸基本都不会摘掉手表,那些残留在手表上没擦干净的水渍就有可能引发短路。
 
然而自燃只是智能手表潜在的危险之一,背后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隐患。
 

智能手表知多少

央视《第一时间》栏目曾对市面上的儿童智能手表做过一次调研。
 
记者做了一个实验,从市面上分别买了3款智能手表,价格分别是 148 元、380 元、798 元。
 

随后送到高校的实验室进行测试,同时用了3台手机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在待机状态下:3只手表与3台手机在待机状态下的辐射值均为 0.002 uW/cm^2(微瓦每平方厘米)。
 

可是当开始拨打电话后,辐射值发生了巨变。
 
其中价值 148 元的手表辐射值达到了2900uW/cm^2,是手机的 1000 倍。
 

经过检测且对人体辐射安全的手机才能获得入网许可证,但儿童智能手表作为新兴事物,还没有完善的生产标准进行管理。
 
依依爸爸可能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从来不给女儿的手表插电话卡,但他防了这一手,却防不住其他危险。
 
别看智能手表有很多科技,但它的安全防范等级却非常低。
 

据3.15晚会报道,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某些购物平台上有着10万+惊人销售记录的一款儿童智能手表展开了专门的测试。
 
测试人员将一个假扮抽奖游戏的恶意二维码发送到这款手表上以后,儿童通过手表扫码之后,恶意程序就可以轻松进入到手表中。
 

此时后台程序员就可以实现对这款手表的远程控制,包括采集位置信息、监听通话记录、偷窥视频等操作,让人大跌眼镜。
 
坏人可以清楚知道孩子从学校到家的距离、走哪条路、放学时间等等信息,轻松掌握孩子的日常活动范围。
 

其原理在于,手表系统不会像手机一样,对各种申请访问权限的APP进行拦截或提醒用户。
 
因此App无需手表的用户授权就可以拿走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敏感权限。
 
这是手表生产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用低端的系统,仅满足了孩子的使用需求,而无视电子产品的网络安全问题。
 

《福建日报》记者曾采访过一位业内人士,对方称:
 
“目前几乎所有在售的儿童智能手表都支持通过家长手机,对绑定的相应手表进行实时定位、轨迹回放、监听监看。
 
但这些数据也会同步到厂家的后台云端服务器上,因为加密技术不完善,所以黑客只要利用简单操作就能找到手表连接的服务器,进而导致孩子或者家长的敏感数据泄露。
 
黑客还可进入后台云端服务器,非法访问及修改用户数据,随意窜改通讯录上的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这样,非法拨打的手机号在手表端上有可能也会显示为'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家人名字。”
 

孩子接到这样的假冒电话,其危害性可想而知!
 
虽然优宝不推荐各位家长给孩子买智能手表,但终究要由市场需求决定。
 
因此在购买手表时,一定要认真挑选。
 

正确挑选智能手表

1、不看颜值,看产品质量。
 
作为“看脸时代”,又是给孩子买,家长在挑选手表时往往优先考虑哪款更加好看、造型更加适意。
 

然而产品质量才应该是第一位考虑因素,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的产品。
 
这类商品都有国家统一的3C安全认证,虽然这不是质量认证,但却是一种最基础的安全认证。
 
如果对质量问题有疑虑,可以要求厂家出示经过国家认证、具备SAR检测资质的权威机构发布的SAR值检测报告。
 
2、不看价位,看自身需求。
 
既然标榜“智能”,又是给孩子用的,那么高价位的智能手表往往不会把钱花在提升零件品质或做工上,而是会附加更多的电子功能。
 
有的能看动画、打游戏,有的能听故事、听音乐,还有的能拍照、能视频。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功能越多对手表的后台系统要求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出现网络安全漏洞。
 
更何况,当原本是为了联系孩子的手表变成了一个“百宝箱”,手表也就变成了孩子的电子玩具,最终结果只会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影响到学习。
 
3、不看使用体验,看使用说明。
 
手表到货后,孩子往往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带上使用,家长也乐得在一旁分享孩子的喜悦。
 
而放手表的盒子以及里面的使用说明书就全都抛之脑后了。
 
不仅是对智能手表,现在愿意老老实实看电子产品说明书的恐怕也没几个人了吧?
 
可说明书里往往也会标明一些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比如防水等级、应该避免的放置环境、充电电压等等。
 
家长也应该先检查好手表外壳是否有破损、测试防水效果后再给孩子使用。
 
和孩子一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不仅增添了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更深刻认识到电子产品不能长期佩戴,洗手洗脸也需先摘手表。
 
任何产品都无法做到100%安全,还是要各位家长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