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之路 清晨,站在阳台望向窗外,秋景尽收眼底。黄的、红的、绿的,一幅好美的画卷。秋风轻轻吹过,秋叶纷纷落下,一片片飘落在草坪上,像是铺上了一条黄绿相间的地毯,这是秋天独有的魅力。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治愈心情的季节。 看着窗外的美景,我一时兴起,开始提笔写日记。写着写着便萌发了写文章的欲望,也许,有人会问:“快退休的人了,能写出个啥?”我说,60岁又怎样,70岁又何妨?只要心中有梦想,年龄不是问题。何况我刚到中年,还有很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到中年,总爱回忆过往。悠悠岁月,历历在目。 1982年9月,我顺利考进了理想的学校——乐都二中,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又闻名青海的重点中学。 当年的乐都二中校园并不大,不过,既有初中部也有高中部。学校的旧貌在我脑海里隐隐约约,已模糊不清,只记得校门正前方有间平房,那是教务处。每周星期一升旗时,老师们纷纷走进教务处签到。看到老师们签完名出来,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唱国歌,升国旗时,又一脸的庄严肃穆。当时刚上初中的我,突然想到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那时起,我心中第一次有了人生的梦想——我想当老师。 因为心中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前进的方向。读初中的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此时恰逢一些责任心很强,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这些老师精彩的讲课使我终生难忘。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或用幽默的笑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用娓娓动听又富有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或用平易近人的态度感染学生。他们丰富多彩的教学使我眼前一亮,犹如黑夜中照亮行人的路灯,指引着我向远方前行。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老师,是我的班主任田永秀老师,他既是班主任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上小学时,我数学一直学不好,最头疼的是五年级的应用题,正本作业总是按时完不成。慢慢地,我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 进入初中,我仍然怕上数学课,不知道怎么迈过这个坎。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田老师来了,他四十多岁,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他的到来使同学们精神一振,兴奋不已。当同学们一看见新班主任走进教室,激动地使劲拍手欢迎。田老师微微一笑,介绍道:“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叫田永秀,是你们的田大哥。”同学们听完哈哈大笑。田老师的幽默深深吸引了同学们,那节数学课我听得津津有味,老师所讲的内容竟然全听懂了。 自那以后,我不怕数学课了,喜欢上了它。下课后,我爱和同学讨论数学题,自习课上总爱做数学作业。我不仅对数学痴迷,而且对上学也是迫不及待。 记得一个寒冬的晚上,我突然醒来,看外面亮堂堂的,以为天亮了,上学迟到了,顾不上进父母的房间看钟表,草草地洗完脸,背起书包去上学。 轻轻推开房门一看,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大雪,满院厚厚的雪,映得院子里亮堂堂的。我也没多想,急匆匆地向学校走去。迎着刺骨的寒风,踩着白白的积雪,我蜷缩着身体艰难前行。街上除了我,一个行人也没有,听着脚下嗝吱嗝吱的响声,我怕得连呼吸快要停止了。 街道两旁的人家没有一家的灯是亮的,我很诧异,难道时间还早?就这样,顶着寒风,踩着积雪,我硬着头皮一步三滑地来到了学校门口。校门锁着,我没敢敲门,怕吵醒门卫,想想等会他会开门的。于是,我跺着脚,呆呆地站在校门口,像岗亭的哨兵一样,独自等天放亮。 农家的公鸡打鸣声叫了一遍又一遍,天还没亮,我又冷又饿,差点晕倒在校门口。想回家去,又不敢一人再走夜路。又过了好久,门卫出来开门,他看到我,一脸惊讶,我低着头赶紧朝教室跑去。 进了教室,我全身冻得瑟瑟发抖,等稍微暖和些,我拿出语文课本想背会儿书,可实在太困了,眼睛根本睁不开,我便趴桌子上,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我感觉同学们陆陆续续来了,听见了他们的读书声,但我怎么努力也睁不开眼睛。一个最佳的读书时刻——早读,就这样荒废了。那天上午,我一直处于迷糊的状态。后来才知道,我是半夜去学校的。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仅更加刻苦地学习,而且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了。班主任老师发现我的变化后,还在班里表扬我呢。他开始关注起我,总是问寒问暖的,有时问家境,有时问我的想法,有时问我和同学相处得如何,可能老师觉得我的变化太突然了吧。 有一次,我去学校上晚自习。同学们正在认真做作业时,田老师进来了,他看我在写数学作业,问我有没有不会做的,我说有一道题不会,并指给他看,老师看了一下题,便耐心细致地给我讲了起来,讲完又去辅导別的同学。 谁知,这时候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看着窗外,一脸忧愁。那晚我偏偏没带伞,平常和我一起来上晚自习的同伴也没来上晚自习。学校离我家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没有路灯,我很怕走夜路。田老师看出了我的担忧,他说:“別担心,有我呢,怕啥?”下课了,田老师回办公室拿了把伞,说要送我。 我嘴上虽然拒绝老师送我,但其实心里很想有个人送我。那晚,雨越下越大,老师一手撑着伞,一手牵着我,借着路旁人家微弱的灯光,我和老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好几次,我差点滑倒,幸亏有老师扶着我。此刻,我心中很是过意不去,嘴张了张竟然没说出一个词“谢谢”。 本应该十几分钟到家的,那晚却走了二十多分钟才到家。老师到我家后,和我父母聊了好久。等老师离开我家,送他到门口时,我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我满脸湿漉漉的,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不让老师失望。 初中的学习生涯是我人生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当年的我不仅喜欢数学、语文、英语,而且喜欢历史等文科科目。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激励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想学的东西很多很多。 当时上历史课的是王登宝老师,他戴一副近视眼镜,高高的个子,是个很帅的男老师,讲得一口特别好听的普通话。他讲历史故事,风趣幽默,我们很喜欢听,时常听得着迷。即使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不想下课,请求老师继续讲。但老师总说:“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同学们意犹未尽,相互问:“明天有历史课吗?第几节?”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下节历史课的到来。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那时除了对物理不感兴趣外,其他学科都愿意学,喜欢学。“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初中阶段的我就因为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学什么都很轻松,亳无压力感。与此同时,还结交了两个最要好的朋友。课间十分钟时,我们或踢毽子,或玩沙包,或打乒乓球。学习上我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直到今天,还常联系,问寒问暖,那时候建立起的情深义重的情谊是永远也割不断的,那是一段快乐的,美好的时光。 感恩遇见像田老师、王老师一样优秀的老师们,不仅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还像长辈一样呵护我们。从那时起,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一一我将来一定要当老师。 1985年7月,我毕业了,结束了愉快的初中生活。这个假期整整有两个月,对我而言,是个快乐且有收获的假期。 当年,父亲在离高庙八卦楼约三公里的引灌台务工,主要替承包引灌台植树造林的包工头管理账目。在平整好的山上种了许多叫不上名的小树苗,父亲空闲时也给树苗浇水、锄草。记得有一天,父亲和家人一起吃晚饭时,说引灌台需要一些锄草的人,一天发三块钱的工资。母亲听了打算去,但考虑到家里的农活便作罢,说让我去,父亲犹豫了一会儿说:“丫头才十五,锄草的活能……”未等父亲说完话,我抢着说:“我能行,我要去。”看我急切的样子,父亲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早上,我匆匆吃过饭,看着父亲推着自行车往门外走,赶紧拿上铁铲,背上晚上准备好的背包,跟在父亲后面。父亲回过头看了看我,说:“真去呀,那就试一天,坐自行车后座上吧。”我急忙坐上去。一路上,我兴奋得差点从车上掉下来,父亲说:“坐稳了,别摇晃。”我吓得吐了吐舌头,不敢再动一下。 从我家到引灌台有一段柏油公路,路两旁是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路边庄稼地里的麦田随风起舞,像海浪一样。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尽情地欣赏着一路如画的风景,我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我要去锄草,我能挣钱了。 我和父亲来到山脚下,要到达山顶,还得走一段蜿蜒山路。等走到山顶时,我已气喘吁吁,无暇欣赏山上的花花草草。在空地上稍作休息后,我和其他锄草的几个女孩、大嫂大婶被一个负责人领到远处的几块地边,按二三人一组去锄草。我和邻居的两个女孩因为年龄小,又是第一次干这活,动作慢,特意照顾被安排在了一起。 我们三个边干边聊,有说有笑。第一天的锄草在我们的兴奋中结束了。回家的路上父亲问我:“累不累?”我的腿因蹲着锄草时间太久,已经酸疼酸疼的,拿铲子的右手也磨了几个血泡,怕父亲不再让我去,我撒了谎,装作没事,很轻松很干脆地说:“不累。”。父亲听了,点点头说:“那明天继续来锄草。” 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三个女孩锄草熟练了,锄得又快又干净。虽然手上有好几个血泡还没好,腿也因酸疼下蹲都很费力,但我们干完自己的活,还去帮别人锄草。到中午休息时,会针线活的大嫂大婶拿出针线做鞋垫,一针一线地教我学做鞋垫。我的手被针扎出了血,仍然耐心地学。 那一个月,虽然手上起过血泡,腿也因下蹲太久酸疼过,为学针线手被扎过,但是,每一天过得辛苦而又充实,欢乐多于艰辛,这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锄草结束,到月底结账时,管理账目的爸爸给了我100元,说:“这是你的工资。”我眼含热泪,对父亲说:“爸,你拿上,家里用钱呢。”父亲说:“你自己辛苦劳动挣来的,你拿上,自己喜欢啥就去买。”我轻轻地接过钱,小心翼翼地装进兜里,手一直捂着钱没松手,生怕会飞了。这100元来之不易,它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这一个月的辛苦劳动,锻炼了我,充实了我。 晚上,我不经意听到爸爸悄悄对妈妈说:“今天结账,我给丫头多发了10块钱。”“这怎么行?你仅仅是个管账的,怎么能作主多给钱?包工头会说你贪污、偏心,是给咱丫头看面子,走后门的。” “我怎能拿人家的钱给咱丫头?我给的是我自己的钱。我看丫头天天锄草,手上都磨出了血泡,我心疼。多给十块钱,丫头会高兴些。我要让丫头明白,吃得下苦,就能挣到钱。” 听了爸妈的话,不受控制的泪已流到了我脸颊,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一刻,我读懂了平时沉默的父亲。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我懂得用劳动创造自己的未来。父亲把他的爱默默地付出,是在呵护我,是给我信心,激励我奋进! 那个暑假,我长大了许多。 9月,我顺利地考入了本校的高中部,开启了我的又一个人生历程——高中生涯。三年的高中学习比初中更繁重,课程复杂难懂不说,作业也多,老师的要求更严格。 三年的高中学习,我学得很吃力。在高二分文理科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远离了让我头痛的物理课。很幸运的是,我又遇到了一位让人敬佩的老师,他是教我们政治的叶积德老师。那会儿,有些同学祟拜的偶像是明星,可我心中的偶像是叶老师。 现在,叶老师在青海教育界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特级教师。教我们高三的那一年,是叶老师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他二十多岁,中等个子,比较瘦,眼睛小,一笑就眯成一条线。他特别精神,全身充满着活力。听他讲政治知识,那可是一种享受。叶老师总能把授课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讲得娓娓动听,通俗易懂,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屏声静气,专心听讲。我对叶老师的崇拜与日俱增。 可惜,第一年我高考失利,没能考上心心念念的大学。此时我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呢?当时就我是否复读的问题,家人商量了很久,最后,父亲决定让我继续读书。在我复读期间,教政治的仍然是我的偶像叶老师。起初,我和复读的同学们都怕见到他,怕他说我们是复读生。可他来上课后,我才明白,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叶老师和其他老师并没有责怪我们。他们仍一如既往,耐心、细致地给我们一遍又一遍讲授知识。我和同学们又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人生是一条曲曲折折的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复读一年后,我又一次高考失败。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我,受不了挫折的打击,躲在房间失声痛哭起来。 父母会让我继续复读吗?家里本来很困难,弟弟妹妹还在上学,哪有钱三番五次供我复读?我觉得再复读是没有希望了,我有点灰心,想放弃了。可转念一想,父母辛苦抚养我长大,又供我上了十几年的学,难道我就这样让父母失望,这样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吗?如果放弃了,就等于父母的心血白费了,也意味着自己的理想大学——师范大学被我放弃了,我不甘心,痛苦极了。 有一天,初中时最要好的朋友来我家,劝我振作起来,又尽力去说服我的父母让我复读。当父母问我的想法时,我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读书。”父亲看我的态度很坚决,说:“最后一年,再考不上就回家种地。”我激动地使劲点点头,重新树立起自信和勇气。 经历失败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在逆境中战胜自己,才能给自己光明的未来。 1990年,经过刻苦学习,我如愿以偿,考上了青海师范专科学校,我终于成为自己和家人盼望已久的大学生。 时光如梭,三年大学很快结束,毕业分配时虽然经历了一点波折,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养育我的故土。我被分配到乐都三中任教,成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终于实现了当老师的愿望。1999年,通过成人考试,我考入青海教育学院(现合并为青海师范大学)进修深造。“充电”两年后,调入乐都一中(现在的海东市第一中学)任教至今。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正如这歌词一样,如今的我成了像田老师,王老师,叶老师那样的人民教师,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我的求学路虽经历了坎坎坷坷,但最终成功了,还真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哪见彩虹!” 回想走过来的路,我真心感恩那些给我力量的老师,感恩那些陪我度过难关,走出低谷的朋友。最感恩的还有我的父母,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今天的我。 |
|
来自: 新用户7391BFGL > 《待分类》